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防范学生欺凌举报邮箱
相关内容列表
“文化育人”理念提升语文学科教学内涵品质
“学科教学与教育性”主讲稿提纲
上海市零陵中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五年规划(2011-2015年)
解读创建徐汇区素质教育特色完中三年规划讲稿提纲PPT
推进2011-2012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工作
推进和谐校园创建工作中心组发言提纲
零陵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
关于零陵中学党建三年发展规划中心组学习发言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民主催开“和谐化”有感
国家、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研读感受
中心组学习发言
《教育规划纲要》学习体会
带着思想教学要从“四个思”做起
上海市零陵中学中心组学习制度(修订稿)
零陵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
零陵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
 
 
 

中心组学习材料:师生道德认识与语文学科德育调查
2012-11-06  作者(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2012年第17期09A

学生,从单一取向到多元价值选择

教师,从整体评价到关注个体差异

课堂,从人文探究到人格教育

求学的新篇章即将在新学年开启,一份关于上海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德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在本刊独家发布。调查对上海中小学师生德育状况给予了描述和分析,不少结果发人深思,希望借此能引起社会各界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问题的热切关注。

调查报告指出,上海中小学生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其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道德判断上趋于主流,但在道德倾向上则呈现多元的价值倾向;上海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现象。

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价值形态由一元向多元的转变,价值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尊重多元价值的存在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并进而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选择,对语文学科德育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样的背景,由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主持,上海市第三期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全体学员参与的市级课题价值多元背景下语文学科德育建设实证研究近期拉开了序幕。

为深入开展实证研究,课题组对上海市14个区的300名语文教师和50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中小学语文教师道德认识与学科德育现状等信息,力求比较全面地描述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建设的现状,分析价值多元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倾向和隐含的价值观。

此次调查只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据悉,课题组还将开展课堂实践、案例评析等工作,并探讨在社会价值形态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语文课上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

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占问卷总数的100%。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508份,收回有效问卷501份,占问卷总数的99.1%。调查对象分为语文教师和学生,涉及黄浦、徐汇、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宝山、闵行、嘉定、浦东、金山、奉贤、青浦等14个区,覆盖面较大,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同性别、学段、职称、年龄、学历的语文教师均有涉及,男教师占16.9%,女教师占83.1%。学生同样也涉及上述14个区。年龄跨度为8~17岁,年级跨度为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其中男生占46.6%,女生占53.4%,小学生占19.8%,初中生占36.4%,高中生占45.6%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在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的混乱、矛盾和冲突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中小学生个体人格价值的合理构建,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

 


这部分调查主要涉及中小学生对不同价值观的认同情况、道德倾向及道德判断等。

在不同价值观的认同情况中,国家意识这部分主要是调查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识和高度认同的情感。对于升旗仪式的态度,认为学校要求参加升旗仪式,就按照学校要求的去做的学生占27.4%,认为升旗仪式是形式主义,浪费时间的占4.8%,认为无所谓的占8%。其中,从认为升旗仪式是形式主义无所谓一题选率来看,高中生占62.5%,初中生占29.2%,小学生占8.3%。在各个因素的皮尔逊相关分析中,年级、性别与本题的选择存在显著相关。说明中小学生的国家意识还需进一步孕育、提升,尤其是高中生。他们比小学生更不看重升旗仪式,这或许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可能并不太在意一些仪式性的东西。

关于理想信念这部分主要从职业观、成功观、读书观等方面考查学生的人生目标。总的来说,社会转型时期的消极作用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在职业观上,青少年把收入丰厚和地位尊贵作为择业的重要标准,却看不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如图,选率最高的前三项为:教师(19.4%)、其他(19.4%)、自由职业者(18.6%),选率最低的最后三项依次为:工人(0.6%)、农民(1.8%)、警察(3.4%)。选择自由职业者20%,表现出青少年明显的自我意识,个人理想至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选择其他的占19.4%,也反映出问卷所罗列的职业选项尚不全面。

对于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选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健康(45.7%)、家庭(24.4%)、友谊(10.8%,这似乎表明青少年重视亲情,也关注友谊,需要心理安全感,情感需求较强烈。在各个因素的皮尔逊相关分析中,年级、性别与本题的选择存在极其显著相关。在健康家庭等方面,女生比男生认同率高,有意思的是,在金钱”“爱情”“名誉知识等方面,男生比女生认同率高。小学生与中学生对健康的选择有较大差异,表明对生命价值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提升。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家庭越来越重视。高中生在事业上的认同率(56.3%)也明显高于初中生(37.5%)和小学生(6.3%),表明了高中生的生命价值取向更趋于现实和个人的价值。

对于读书观,选择将来找个好工作将来赚大钱,让父母不再辛苦各占25.25%20.24%。这似乎与家庭教育有关,基于生存压力的大多数家庭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的是务实的价值观,同时,不少家长对子女的娇生惯养、群力包办,导致青少年自私利己、不善合作、心理不成熟以及社会责任感缺失。在各个因素的皮尔逊相关分析中,年级、性别与本题的选择存在极其显著性相关。凸显了近年来一直关注的男孩危机问题,也反映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学习中较关注知识的功利价值,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能找个好工作

对于成功观,选择家庭美满” “做个自信的人事业或学业成功占选率前三,选择有钱拥有较大权力各占6%5%,反映出部分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权力至上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观念得以强化,追求最大化的利益成为经济活动的动因,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功观。

学生对诚信守法所持的态度是怎样的,我们也进行了调查。诚信守法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准则。诚信是为人处世、做事立业的根本,这里的守法主要指中小学生必须应有的基本素质。对于违纪20.68%的学生存侥幸心理,18.84%的学生认为违反学校纪律好玩,9.24%的学生认为违纪无所谓。这反映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仅停留在道德认知上,而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存在着严重的知行分离现象。也不难看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停留在他律阶段,还没有进一步内化为自律意识。经过卡方检验,P0.01,说明男女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这又一次凸显了男孩危机问题。

本研究涉及的27项常规行为规范调查,主要取自复旦大学于海教授主持的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研究项目,我们将此组问题用于小、初、高三个组别的调查。

做得最好的规范是: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83.9%),及时表达谢意与歉意(83.9%),与人约定见面通常准时赴约(80.2%),耐心听别人讲话(79.3%),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78.3%),不在车上、图书馆、电影院等场合大声说话(77.5%)。

做得次好的规范是:别人的东西不乱动(76.7%),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76.7%),看见红灯不穿行(76.7%,微笑待人(756%),知错就改(74.2%),不能按时回家设法给家人打电话(73.6%)。

相比而言,做得一般的规范是: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70.2%,等家人一起进餐(69%,坚持把要扔的杂物扔到垃圾桶去(69.6%,进出家门主动向父母问好(68.6%,上下楼梯靠右行(68%,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67.8%)。

排在最后三位、做得较差的规范是:天天锻炼身体(53.3%,不偏食(52.7%,不为自己犯的错误找借口(47.5%)。

以上问题的排序,小学和中学差不多。不难看出,一般学校抓得紧的道德规范,学生耳濡目染,遵守得较好。而涉及自理等个人习惯的,如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家人一起用餐,以及涉及个人化的更高道德标准的,如天天锻炼身体”“不为自己犯的错误找借口等,学生做得一般甚至很差。

勤奋自强部分的调查选取了学生对上网的态度等题目。男生喜欢网络的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初中生喜欢网络游戏的比例较高,特别是六七年级。高中生上网更理性化,能正确把握自己。九年级和高三年级学生由于中考高考压力,喜欢网络游戏的比例有所下降。经过卡方检验,P0.05,说明各年级之间对网络游戏的喜欢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与五六十年代崇拜政治领导人物,七十年代推崇道德楷模的风尚大相径庭,在娱乐文化盛行的今天,演艺明星成为了青少年道德榜样的第一选择。

 


道德倾向主要从喜欢的偶像、喜欢的榜样等维度考查学生的倾向性认识。结果显示,按照选率高低排序依次为演艺人物(48.7%)、政界人物(9.8%)、体坛人物(7.7%),仅有1.2%的学生选择道德楷模,凸显出娱乐化文化的盛行,这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中崇拜政治领导人物,七十年代推崇道德楷模的风尚大相径庭。在偶像选择上演艺人物比例居高,这是时代特点。作为教师,应与时俱进,了解学生喜欢的偶像,发现亮点,从中提炼出教育学生的有利因素。比如,有些明星的努力奋斗史中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学习,但其中宣扬颓废的东西对中学生来说,负面影响很大,应予以摒弃。经过卡方检验,P0.01,说明性别、年级与第一喜欢的偶像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

有一些调查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有1.2%的学生将希特勒”“邓尼茨”“古德里安”“隆美尔等德国纳粹分子作为自己喜欢的偶像,单从军事才能看,他们的确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邓尼茨是纳粹德国海军元帅,古德里安是德国陆军一级上将,著名陆军战术闪电战创始人,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负盛名的将领,被称为沙漠之狐。但以希特勒等纳粹分子为偶像,反映了部分中学生的极端心理和畸形价值,也暴露了教育的某种突出病象:当前,学校普遍重视应试训导与行为规范教育,并以此来判别学生的,淡化甚至取消心理疏导与信仰牵引,以至一些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人生观变形,荣耻莫辨,善恶难分。

道德判断是判定他人或自己行为善恶的认识活动。这部分主要从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发学生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以此了解学生在价值多元背景下的道德判断能力。比如,对小悦悦事件的讨论反映出中小学生的主流道德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反映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包括受社会上种种欺诈事件的影响,学生的自身保护意识增强,造成部分学生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态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客观上也造成了学生对于个体利益的看重。在问到如果你是路经的一位,你会怎么做时,选择直接向110120或警察等求助的占52.4%,选择主动求助的占34.1%,选择先作证再代他呼救的占5.3%。排在后三位的是视而不见(4.1%),其他(3.7%),已经死掉、无需救助(0.4%)。对于路人和司机见死不救的原因,55%的学生选择害怕被讹上是自己造成的24%的学生选择我没有任何义务去救一个我不认识的人

问卷还设计了情境题,分别了解不同学段学生在道德两难情境中的道德判断能力,其中,高中生的选择不尽如人意。选择小部分人愿意帮助转来的同学提高成绩的占59.19%,这也是被试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或许表明,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竞争意识的强烈导致学生对于分数名次的介意和看重,不希望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

 

中小学教师道德认识及语文学科德育现状

 


上海市在推进语文学科德育建设已初见成效,教师认识比较到位,但存在操作手段不明,方法不得当,针对性不强的现象。

 


教师的道德认识主要从职业满意度、教师自身做人的原则两个维度考查教师的道德认识。21.74%3.34%的教师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教师职业,随着学段的升高,职业满意度降低。高中教师中有13.99%选择了不太满意2.8%选择了很不满意。对于做人的原则,教师整体上认识较好,也有极个别教师的价值取向扭曲,师德出现滑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较大。排在前三位的是待人以诚(33%),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4%),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1%),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2%)。

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现状这部分主要从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现状和教师对语文学科德育的认识两个维度考查。三个学段的教师都认为改变单一评价方式61.02%)是提高语文学科德育实践效果的关键因素,高中教师的选率高于初中,初中教师的选率高于小学,这说明高考、中考的压力仍影响着教师实施语文学科德育。对于语文学科德育的理解和认识,45.15%的教师选择认识基本一致,操作大同小异36.79%的教师选择认识存在差异,操作凭感觉,说明目前教师对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在具体操作层面还存在认识不清、操作手段不明等现象。从这一角度来讲,本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对于实施语文学科德育时存在的误区,选率排在前两位的是只把语文当做一种工具,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成了附属品18%)、仅靠说教,学生缺乏自主性认识和亲历体验基础之上的内化,形成两张皮现象18%),这反映出近几年上海市在推进语文学科德育建设方面已初见成效,教师的基本理念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方法不得当,针对性不强,总课题组将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从课堂教学转向人格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在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既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多元价值的认同与维护,树立一种开放的道德教育观,培养学生主体道德人格,又要求对学生进行普遍价值的教育,培养学生普遍的社会道德。

 


第一,中小学生基本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且时代特点鲜明,但在道德品质上存在知行分离倾向。

价值取向要真正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基础是每个人能从内心认同价值取向。本次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大部分选项上,都比较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且时代特点鲜明。他们的道德行为大多与道德认知存在一定差异。与传统时期相比,这些价值观在现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中小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也更具时代特色。比如,当代中小学生在如何对待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问题上,明显地向个人利益、个人价值倾斜,年级越高,倾斜程度越明显。这反映出当代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注重个人合法权益,强调发挥个人才能。再如,选择自由职业者的接近20%,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职业观更加多元化,追求个人理想的实现与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显示出在拜金主义、唯我中心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中存在忽视集体利益的不良倾向。我们既要承认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同时,应当防止物质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市场经济法则侵袭道德领域。

受社会流行文化影响,学生的心态更开放,这从学生喜欢上网及偶像选择上可以看出,很多中学生的偶像为日韩明星、90后网络作家等,社会流行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有时连成人也会追捧流行元素,这些无疑给青少年带来负面榜样。同时,社会对主流的道德行为褒奖不够,加上学校道德教育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中小学生在外显价值取向和个体人格特征方面的矛盾、冲突。

第二,中小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有些迷茫,少数学生存在辨别是非能力差,理想信念缺失倾向。

在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的混乱、矛盾和冲突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中小学生个体人格价值的合理构建。中小学生的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都处在未定型阶段,传统的与现代的、理想的与现实的价值观几乎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在学校教育中,他们接受的是一套传统的道义教化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活生生的、世俗化的价值选择,造成了中小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和冲突,这也是本课题需要关注的。我们不能一刀切地要求中小学生放弃对偶像的崇拜、模仿和追捧,可以发掘学生身边正面的、向上的榜样典型,通过不断宣传展示,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感染他们,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

第三,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部分教师对实施语文学科德育认识出现偏差,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现象。

绝大多数教师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极少数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师德出现滑坡。教师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对自身的人生价值取向、对教育的认识须作清醒的思考、正确的选择。对于学科德育,多数教师已有了这方面的意识,然而贴标签的居多,未将道德教育融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没有认同,更没有感悟,实施学科德育的过程中还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现象。乍看是方法问题,实际是观念问题,教师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克服贴标签等弊端的根本立足点在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四,正视价值多元背景下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有差异的,探求与之相对应的实施语文学科德育的规律、途径与方法。

由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学段的上升而不断提高的,而且男女生性别差异很大,要承认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同向性,同时认可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性,更不要回避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反向性。只有承认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才能正确对待学生道德水平上的差别。因此,不能简单地断定某某学生的道德品质不好,应采取适宜的价值指导的方式使其价值取向逐步回归到社会主导价值体系上。语文学科德育应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男女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手段应沿着他律——他律和自律——自律的轨迹渐进。比如,小学生所选择的偶像多为科学家和道德楷模,这可能与小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尚处在低级水平,对事物的认识较肤浅,容易受暗示,总是被动地顺从和执行有关。初中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他们世界观尚未形成,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还不强,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高中生的认识水平和情感变化较初中生有了较大的提高,自制力比初中生有所提高。所谓教学,就是基于学情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德育的前提和依据是了解教学对象——中小学生的道德状况,这是一种学情分析,也是本报告的价值和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道德两难判断、情感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尊重和宽容各种价值选择的基本价值倾向。面对多元价值观,教师要承认学生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及多样性,以及对异己价值观保持理解、宽容的态度,要教学生学会辨别、判断,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

最后,教师要意识到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科德育教育自觉。

虽然德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具体落实过程中有着太多的条件限制,有时甚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反作用力。现实中的确存在好心遭遇恶报、助人为乐反被诬陷讹诈等现象,这也为教育敲响了警钟,应该教育学生,对于那些不道德的冷漠行径,要借助正义的力量,去谴责批判。道德具有超功利的一面。孟子说,人人皆有恻隐之心。所以,见到小悦悦的危险时,我们伸出援手是出于固有的同情心。我们应当张扬道德的价值关怀,促进社会统一的道德文化心理认同。当代青少年,应当既能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能立足国情,保持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坚信,我们培养的人才,越是面对多元化的选择,越应当有能力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语文教师,应意识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增强学科德育教育自觉,一方面,积极肯定学生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追求和增进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约束学生,反对和防止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