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学科教学与教育性的理解。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应该有教育性,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也是一种无效教学。(必须为之)。从学生角度来讲,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德性和智性的共同成长,也就是说他们既要具有科学文化素质,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而其中德性是成长的一个根本。(可以为之)。从学科本身来讲,任何学科都不缺乏教育性,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人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的结果,知识背后蕴藏着可歌可泣的人的精神。 2、为何学科教学需要教育性? 学生角度: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存在差异,“知行分离”现象。知行分离现象、或者说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仅靠班主任零敲碎打的提醒和班会课校会课宣传式的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学科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融入课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引导、感悟才能使学生最终知行合一。 社会角度: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形态多元化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选择。同时,中小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等因素在深层次上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的选择。他们的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都处在未定型阶段,他们接受的是一套传统的“道义”教化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大量的、活生生的、世俗化的价值选择,造成了中小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对立和冲突。因此,在学生对社会感到迷惘之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在课堂上亮起这盏育人的明灯。 3、怎样使学科教学具有教育性? 问题的关键: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还未入心入脑。部分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成绩有分数为证,学生的德行无从考量。部分教师缺乏德教融合的手段与方法。 1、 有效支撑与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2、 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内容。 3、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活动与体验。 4、 联系社会生活、学生身边事件进行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