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赏析文章,把握文章内涵。 2、 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文精神。 3、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认识石缝间的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 对文中议论句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赏析、感悟,把握文章内涵。 1、 分析第一段的作用,指导朗读。(重读“倔强”“感动”两词) 2、 圈划朗读你欣赏的描写石缝间的生命的相关语句,并三言两语作点评。 3、 分小组交流讨论。 4、 全班交流:小组成员共同朗读,一人交流看法,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5、 圈化朗读其他议论句,分析其作用。 6、 简结写法:托物言志。 三、联系实际,各抒己见。进一步领悟石缝间的生命所体现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1、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石缝间的生命”? 2、 讨论:有人说,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幸福的家庭里,因此不再需要像石缝间的生命那样顽强拼搏的精神了。又有人说,现在的孩子生活太优越了,需要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尝尝苦头。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如果不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3、 出示名人名言,读一读,加深体会。 4、 学以致用,写一写:以“我赞美石缝间的生命”或“我愿做石缝间的生命”为开头,写一段话,交流一下。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 1、 熟读课文,重点朗读文中的议论句。 2、 完成课后练习。 选做题:(二选一) 1、 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随笔。 2、 课外自选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与同学交流。 【练习】 1、下列词语中,错误是 、 ,应写为 、 。 A潸然泪下 B巍峨挺拨 C悬崖断壁 D高山俊岭 2、“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的严峻”中的“严峻”表现在哪里? 3、石缝间的生命告诉我们:生机竟是这样地 ;生命就是 ;生长是 。 4、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缝间生命是如何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的? 5、文章第3段中说“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不毛”与“丛生”是否矛盾?为什么? 6、“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7、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80字左右) 【拓展阅读】 蜘蛛 普里什文 我生起炉子。当火焰笼罩了木柴时,在一根劈柴发暗的断面上看到了一只蜘蛛。它兴高采烈,不过也许是因为觉得热而感到不安,它顺着断面跑到了尽头处,而迎接它的却是一片火海。 如果我看到动物处在悲惨境地,总要设想自己处在它的地位上。每当我设身处地时,不会忘了把它相对的范围换成大小和我相称的地方。劈柴上的那点面积换成我所在的地方,就好比是一间房子,对我来说,就好比房子四面都起火了。蜘蛛奔到另一端,那儿也是一片火海。就这样绕着劈柴的整个断面跑了一圈,它停下来,呆住了。我懒得动手救出这只蜘蛛,而且还不单是懒而已,而是似乎在向谁挑战,仿佛说,哼,我还要去管这种事吗?由它 去吧。 这时火已包围了这根劈柴。大概支撑着它的另一根劈柴塌下去了,于是轰隆一声,我们这根有蜘蛛的劈柴突然垮下来,倒到屋子里,蜘蛛曾经呆过的那个断面猛一下子撞在炉边被铁器烫坏了的地板上。 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粉身碎骨了。但当我捡起那根劈柴的时候,蜘蛛却生气勃勃,在一块铁片上跑起来了。这时我的小狗发现了它,于是把鼻子伸到它身上去,而且像它往常碰到昆虫时一样,淌出一大摊口涎。形成了一片口涎的海洋。在这汪海水当中,隐约看得出一个很小的小岛,这就是蜘蛛留下的一切了。不过这还不是结局。 渐渐地,“小岛”动弹起来,从海里爬上了陆地。似乎它只剩了两条腿,但后来变成了三条,四条,就这样,粘在一起的腿都舒展开了,于是蜘蛛很快地向一个黑暗的角落里爬去。 我向它祝贺,同时想起了我自己生活中一件情况复杂的意外事故,当时我也是丝毫不靠别人帮助,在一场火灾中安然脱脸;后来又想到战时的情况,想到我也曾像这只蜘蛛一样,浑身湿透,从大海里爬出来。什么事情我没经历过啊…… 可见在世界上什么都不要怕,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要在灾难之中灰心丧气。 练习: 1、作者说他懒得救一只蜘蛛,是真的懒吗?用意何在? 2、请描述一下蜘蛛所历险的过程,用你想象的笔设想一下蜘蛛当时的心情。 3、由蜘蛛,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事?对他有何启发? (上传:陆宁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