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中考语文命题,既考虑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率,又兼顾了高中阶段学校选拔的需要。整套试题在保持中考命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加强了语言品读能力的测量,命题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 今年中考的阅读题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稳中有变,在考查学生的基本积累、基本能力的同时,又关注了学生阅读情感的体验。 课内文言文阅读难度不大,默写部分虽然有理解性默写,但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考生,答此类题应该是驾轻就熟的。主要是规范书写和巩固记忆的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章《鲍君》,相对去年的难度降低了。从词句来看,没有什么特别难理解的,基本是课内知识的迁移。第9题“不敢持归”的原因要求用文中的话回答,也都是降低难度的举措。唯有第10题的“道理”是需要一定的思维容量的,考生要从所记事情的背后去考虑本质的东西。 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力图引导学生沉浸文本,通过具体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与以往两三年的试题一样,整体阅读感知仍是考查的重点。为能更好体现语文学科和“两纲”的融合,试卷选用了《中国瓷器》这篇说明文,该文不但介绍了中国瓷器的独创技术,还生动介绍了中国瓷器高超的民间工艺及承载的丰厚文化积淀。选择《中国瓷器》作为阅读材料,意在引导中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考生通过阅读,理解中国瓷器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制造工艺,认识中国瓷器让世人叹为观止的缘由,引导他们树立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考题从选词入手,由浅入深。从纹饰写作顺序,看瓷器纹饰的特征比较具体。从早期的简单自然到后来的繁杂精细,让人感受“有限的空间”和“无限的韵味”的妙处。图案选择也是颇有特色,“松兰竹梅”考查了考生平时的生活观察能力。选文《老海棠树》既是一篇文学色彩浓郁的散文,也是一篇接近学生已有经验的“生活美文”,“我”与奶奶之间虽平凡,但却温馨的祖孙情,是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这一组试题都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要传递的情感有关,如果考生能够以之为思考的起点,能认真品读语言,借助比较、辨析等方法,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进行揣摩,进而理解其内涵,领会其作用,也就找到了答题的捷径。第19题要求选择一个触动自己的场景写感想,既重视文本阅读,又需要考生能够由此及彼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这是有限制的开放,从命题角度来看,亦是一个不小的变化。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记住这一天”,应该说,这个题目十分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从清晨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个时刻”,凡属“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事都可入题,写出“我们”为什么值得“铭记”以至如何铭记就扣题了。考生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诸如离队的那天珍藏的红领巾与誓言,听某报告大家很激动的谈论和体会,去作社会调查,过生日,参加运动会,一次郊游,填报志愿,去参加志愿者活动,在家庭迁进新居的那一天,甚至就是这次初三毕业拍毕业照的时刻,或者去跟老师告别,大家听到老师的谆谆教导,都可以是“铭记”。而且,可能考生平时写过有关此类的作文,好多老师让学生以“我的成长经历”为选材范围,抓住生活中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人或事,书写自己的成长经历,其实就是这个题目的展开形式。如果正确审题,人人都有可写的内容。 审题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前提。 “记住这一天”,显然是不平常的一天,对自己有重大意义、深刻印象的“这一天”,是自己的成长吗?是家庭的变化吗?是社会的发展吗?……结合提示语就得认真领悟几个关键词语:首先是“我们”,不是“我”,因而“这一天”不仅是“我”需要“铭记”的,而是“我们”都值得“铭记”的,自己是在“这一天”中与大家共同度过的。并且“这一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就不是一般的快乐层面上具有的一般意义,需要上升到一个初中毕业能达到的人生和价值观的高度,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和青春的气息。提示为作文设立了一个框,要“不同凡响”。 这或许就是为了防止学生事先准备好文章来套。因此,虽然这样的题目不容易写跑题,但要得高分就需要选材和立意要出新,并扩大视角,放眼自己熟悉的社会上轰动大的事件,如申博成功日等。不过说实话,要想出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确实不容易。或许有些考生会开始胡乱编造了,结果写出一篇虚假的,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这实在是写作的大忌。我认为应该允许考生从貌似普通和平凡的日子里,从一件寻常的事情中,看出“不同凡响”的意义来。比如,其中一篇主题是“看到父母如何互相关怀,而由家庭和谐提升到社会和谐”的作文,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切口很小,但因为细节描写动人,语言功力不凡,加上立意上获得了提升,而给阅卷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成为满分作文。不过也有考生审题出现了偏差,写了很多天或者写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没有写“这一天”,被扣去一些分数。由此看来,今年的作文看似容易,要写得精彩实属不易。 (上传:陆宁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