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研究性学习展现出了它蓬勃的生命力,而且在新的课程计划中,研究性课程已被列入高中的必修课。但研究性学习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目前是作为与常规学科教学并行的课程姿态出现的,各科教师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整合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学习也是困扰了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难题。 无独有偶,上学期寒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布置学生完成一份春节特色调查报告,发现同学们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还一知半解,于是产生了一个课堂教学设想,希望通过教师与学生参与,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初步尝试,结合语文学科内容和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进行探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会寻找信息资源,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学课题:《学会研究,学会学习》 教学目标: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学科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续目标:继续开展调查研究,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并进行总结答辩。) 教学重点:分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设计: 一 案例分析 阅读学生的课题研究报告《春联小议》与文汇报上记者的一篇范例《多半市民过年“没感觉” 》,总结学生在课题研究报告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他们的资料缺乏出处来源,这关系到学习态度问题;对原始资料的积累缺乏必要的整合;内容上没有进行梳理,缺乏有序编排;缺乏小组成员的分享与合作等等……从而学会制定正确的课题研究方案。 二 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现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即开题报告。并请组内发言人上台作简单介绍。 三 教师总结: 今天只是课题研究报告的开头,这个课题还要继续做下去。其实,更关键的是要在语文学习中具有课题研究的意识,如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像第一课《社会和个人》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的发展是阻碍了个人的发展还是促进了个人的发展;第二课《合欢树》,史铁生对母亲点滴的描述让每个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我们是否还可以调查一下,现今社会还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有多少人能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声“谢谢”;对第四课《隔膜》的学习,我们也可以研究社会的进步使人们之间的隔膜是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还有,第五课《论友谊》,有同学提出,培根的这篇文章在谈到友谊的重要性时,似乎掺杂了一些相互利用的因素,那我们是不是又可以探讨一下,如今社会还有没有纯友谊?第七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我们又可以作一份调查研究,贝尔曼这样做究竟傻不傻?等等。其实,语文书本上的内容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在对语文作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也对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而广之,还是要把自己投入社会中,才能真正学会研究,学会学习。希望这节课能让各位对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和了解,并且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讨论,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意识学会学习,这才是本次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本公开课获2005学年度校青年教师公开课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