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 预初年级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积累了一定量的字词,但是在日常书写中经常出现错别字,尤其是熟练背诵大量古诗词,却不能正确默写,学生常常根据读音书写汉字,在改正别字的时候不知道联系诗句的意义、不知道思考这个字在诗句中的限定意义,本课的目标确定在“常用别字辨析”,是“咬文嚼字”系列之一,主要培养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探究意识,无论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来说,无论从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来说,给予学生“咬文嚼字”上的方法指导和汉字规律指导都是很有必要的。 本课还可以从学习习惯上帮助学生初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习惯,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相互合作和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错字和别字;形似字和同音字、音近字。 技能和习惯目标: 1、 训练学生快速查阅工具书的技能,尤其是选择工具书的能力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 语文四大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紧密结合。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注错别字的兴趣; 学法指导目标:在辨别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比较思维。发现和总结汉字规律,即部首与意义相关。 三、教学重难点:仿写辨析词语的短文 四、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有思考,就会有收获。为了引导学生在辨析别字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我的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 1、教学模式的选择 本课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从“运用词典发现和改正别字——对照答案互相批改别字——运用词典释义写辨析短文”三个阶段展开。整个过程始终都是学生在动手动脑,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有效的。 2、关注差异 在第一环节“运用词典查别字”中,既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又要给于学生鼓励和尊重。在设计评分单时,每个组员的分数都有记录,使老师可以看出在运用词典查别字时学生的差异,便于老师课后分析学生的不足;但公布的分数只是小组总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不会在竞赛中挫伤积极性;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为了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多的发挥余地,在查找别字时10个至少选做5个,这样的话基础好的人可以多做。 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也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既有必做题,也有难易不同的选做题,必做题在第二天交便于巩固,选做题一周后交。 3、关注学生的校对能力 在第二环节“对照答案互相批改别字”中,小组之间互相批改的别字不是第一环节中自己运用词典查找的别字,除了让学生多掌握几个固定词语之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校对的能力。学生常常在默写完古诗词的时候对照着原文校对不出错误,在考场上更加没有回头看的习惯,因此养成校对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非常必要。 4、关注辨析词语的趣味性和规律性; 在第三环节“运用词典释义仿写辨析短文”中,预先选印了四种类型的辨析短文发给学生阅读,其中三种类型都注重了阅读的趣味性,既能减少学生在仿写辨析短文时的畏难情绪,又能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样可学,便于发现汉字部首与意义的相关性。 认识汉字造字规律是辨析别字的一个重要方法,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在此,主要通过学生仿写辨析短文初步感知汉字规律,并能够在字典中查阅同一个部首里的不同汉字,分析汉字部首与意义的关系。 5、传统教具与信息传媒技术的应用 因为本课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因此不允许在时间上拖泥带水,因此在本课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具为主,传统教具为辅;每个环节的比赛要求和试题答案都事先设定用多媒体显示,非常明确,节约了课堂上书写的时间,特别是作业的安排,必做题和选做题的预设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也使学生在课外查阅信息的方式延伸到网络媒体。 而在学生竞赛的评分上则采用传统教具——黑板,学生辨析词语交流短文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不一样,传统教具——黑板的优势就很明显,随时在黑板上书写问题,便于强调和强化记忆。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教师设计好评分标准单,指导四组组长明确竞赛规则,学会快速填写和记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准备好学生竞赛资料,封装在甲乙丙丁四个资料袋中,以便四个组长抽题。 3、安排学生准备好工具书和随笔本,(教师建议携带《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 课堂教学过程 1、教学导语的设计重视语文课堂与生活现实的联系 教学导语的设计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生活处处有语文;二是引出本课目标,根据汉字意义书写汉字。 2、教学环节的设计注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 三个环节的设计都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动手解决问题、动脑思考问题,虽然收获不一,但是都有收获。 3、教学重难点的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交流中发现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基础较差的学生有的感到无从下手,或者不得要领,汉字书写基础较好的学生一般来说理解力和表达能力也较高,鼓励他们先写好到台上交流,一来可以发现他们在辨析别字中的问题,二来可以给其他同学示范一个辨析的方向。 4、小结:由学生问题归结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汉字部首与意义密切相关 5、作业: 探究汉字部首与意义的关系,并学着给汉字部首归类。 六、授课反思 第一次在3班授课,侧重于比赛的形式上,组长抽签抽好,然后领取试题,教师需要将试题和小组对号入座,有些乱;互相交换试题批改的时候,由于各组人数不一样,学生拿不到批改试题,教师要去协调解决,耽误时间;互相统计分数的时候,需要组长当场将别组组员的名字填写在记分单上,有的学生没有把得分计算好组长也要重新计算,有的没有写名字,因此影响了登分速度,所以在第三个环节教学重难点上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写作,课堂效率较低,教学目标没有很到地达到; 第二次在2班授课,进行了调整,(1)将试题预先封在甲乙丙丁四个试题袋里,试题袋背面写好要求,小组长直接抽题,按照指示去做;(2)预先让各小组长将组员名字填写在记分单上,指导小组长如何在课堂上配合;这两个操作步骤的调整减少了课堂的混乱,也节约了课堂时间,给教学重难点留下较多的时间。没有想到的是2班的问题出在我只备课没有备人,2班击剑班异常活跃,一听说是小组竞赛,非常激动,激动到每个环节的要求都充耳不闻,第一个环节拿到试题就做,还没什么问题;第二个环节互相批改,很多学生求速度快对着答案批改把别人改对的算错,算错的非常多,因此在黑板上统计小组得分的时候纠缠了很长时间;在用词典查找错别字的时候答案出乎意料,又纠缠了很久,使得第三个环节重难点时间不足;没想到第三个环节更糟糕,学生连辨析范围都不听,上来一交流,辨析的根本不是10个规定的辨析别字里的1个,令人哭笑不得。因此在2班,不仅教学目标无从谈起,连学生辨析别字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都没有发现,就匆匆下课了。 第三次在4班授课,调整:(1)多媒体课件,将每一个环节的规则和要求都做成电子板书显示出来,让学生先明确比赛规则再进行比赛;(2)将用词典查找错别字改为不查词典,直接用自己的话口头表述,并从原先的第二个环节“抢答加分”调整到导语里,弱化比赛的气氛。(3)10个别字任选5个,原先查找10个时限制在5分钟,现在查找5个限制在3分钟,有能力的可以多做。 4班的问题出现在学生有的没有花时间仔细看辨析例文就匆匆仿写,而有的又看得时间很长来不及把仿写短文写完,当场交流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出现了,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出现的问题上,因为之前没有花心思去考虑,所以没有把汉字规律——部首与意义的关系作为重点强调。 1班正式参赛之前,我对教案又作了一个调整,(1)压缩第一、二环节的时间,给第三个环节尽可能多的时间,以利于发现汉字规律。所以在第一、二环节本来要组长收试题,给别的小组交换批改的,改为提前让每组的一排同学与另一组的同学对调座位,同桌对批比组长收发试题要节约时间,有改错的可以及时修改,减少批改失误率,教师不用花时间在纠正学生批改错误上。(2)原本要组长统计分数的环节,改为教师统计,当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仿写辨析短文时,教师利用空隙统计分数,这样就不会出现教师占用所有学生的时间去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3)更改作业,一是突出和巩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认识和发现汉字造字规律;二是认识和发现更多的别字,增强纠错意识。选做题做了调整更便于学生操作。 原来的(一)必做题:我是小小啄木鸟 哪有错误哪有我 在以下地方捉错别字,并引用文中语句分析其运用错误。1学校宣传栏 2同学作业 3 街头 4电视 5书报 6教科书 更改为(一)必做题——辨析部首和意义的关系 要求:(1)10选1,说出其正字和别字各属哪个部首类别,或再为其命名一个部首类别; (2)在字典中再找出相同部首的2个字,分析部首与其意义的关系。 部首类别举例: 1、人物类:A 人体器官B衣C食D住E行F礼仪G疾病 等等 2、生物类:A 动物 B植物 等等 3、器物类:A 金属 B 玉石 C 陶瓷 D兵器 E建筑 等等 4、天文地理类:A 天文 B地理 5、其余可以自己命名 例子:松驰(弛) “弛”部首是“弓”,属于器物部里的兵器类; 2个例字是 “引”,将弓拉开的意思,后引申出延长、引导等意义; “强”,弓有力,后来泛指别的事物强大有力; “驰”部首是“马”,属于生物部里的动物类; 2个例字是 “驱”,马奔跑,所以有时“驱驰”连用; “骋”,纵马向前跑,“驰骋”常连用,有尽心、放纵义; 原来的(二)选做题,二选一: 1、网上找出《咬文嚼字》整理出的其余80个别字,并改正。 2、了解《咬文嚼字》“咬嚼”春晚的28处错误,并做简要摘录。(为“咬文嚼字”系列课程做铺垫) 更改为(二)选做题(二选一) 1、网上找出《咬文嚼字》整理出的其余80个别字,并改正。 2、在以下地方找任意一个别字,引用文中语句分析其运用错误。 a 学校宣传栏 b 同学作业 c 街头 d 电视 七、反思总结 1、注重给学生总结方法和规律,一定要在备课的时候将这个作为首要的重点的考虑 ,否则容易将语文综合学习课变成华而不实的游戏课。 2、语文综合学习课,操作流程一定要充分设计时间的利用,凡是在游戏环节上能节约时间的都要节约,因此对教师的组织策划能力要求较高,将学生的活动控制在活而不乱的有序状态是一个难点。 3、 每一个游戏环节的规则设置要简要明确、便于教师和学生操作,如果有竞赛,要便于计算成绩。比如第一次授课,因为在试题上只要求学生写姓名,没有要求学生写得分和批阅人姓名,结果有的学生就没有算出得分,给组长统计分数造成不便,耽误了教学时间,批阅人没有写名字,教师在课后统计批改失误率的时候就无从下手。在第二次授课的时候,我一张一张试题重新用手写好,费了很大的劲,这就是预先设计规则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些所造成的。做游戏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游戏规则的建立是需要缜密思考和反复修改,最后才能相对公平合理。对于教师来说,上一次语文综合学习课远远要比讲授文章准备时间长,考虑的因素多;对于学生来说,上一次语文学习课要比学习文章要求的能力要多 4、 要充分“备学生”,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个性,在语文综合学习课上表现都不相同,教学目标所能达到的程度也不一样,但是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则是相同的,只是每个学生的收获不一样。 5、 语文综合学习课也是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至少尝试开一次综合学习课,最好是一个教师上整个年级所有的班级,这样有利于教师总结和反思,累积经验。如果有2-3个教师,学生每个学期会上2-3次语文综合学习课。前一届教师上过的综合学习课,后一届教师就可以拿过来直接使用,积累起来,语文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会越来越丰富。
本公开课获2005学年度青年教师大奖赛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