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从主要关注普及发展为既关注普及水平的提高,更关注教育的质量的提升。而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是教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目前全国正在推进的课程教材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全面、最深刻的改革。这项正在推进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现新课改,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面向学生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与过去只强调“双基”这个一维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不同了。过去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今天更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然要求重视作为教育者的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教材改革一般有三个阶段:课程设计文本制定阶段、实验试点全面实施阶段、制度建设常规运行阶段。现在全国课改已进入第二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课改运动,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设计的方案和教材看起来也不错,但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最终宣告失败。可见,课改的实施阶段是关系到课改成败的关键阶段。美国的这段历史还告诉我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的准备和状态是决定课改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校长和教师的支持与投入,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校长)专业发展的问题被提到了改革的舞台上,且作为最重要的角色出现。那么,我们今天所讲的教师专业发展与过去所讲的教师进修、培训、继续教育又有何不同呢?过去的进修、培训和继续教育,强调的主要是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因为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显得不足和落伍了,所以要通过知识的补充和更新来予以提高。而今天所讲的教师专业发展,则是在新的课改要求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命题,它不仅涉及知识经济所带来的知识更新问题,还涉及到全球化和信息化所带来的对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大量新的要求,如道德教育问题、多元文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同时也应确立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共生互动的。过去我们常常习惯于这样的思维:即为了推进某项改革,那就要培训教师。这其实是把对教师的培训作为达到某个工作目标的措施,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并非目标,“善事”才是目标。今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教育工作本身的规律,都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利器”及“善事”均是目标,即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都是改革要达到的目标,这两个发展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教师的发展是有其专业要求的,故而有教师专业发展命题的提出。那么其内容和途径究意是怎样的呢? 毫无疑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就是学习和实践。学习一般可分为储备性的学习和应用性的学习,前者是为了将来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后者是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成人的学习)。教师的学习首先是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而同时又有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时代特征。 这种学习可以有多种方式:以案例为内容的情境学习、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团队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以发现规律为追求的研究学习和以经验提升为目的的反思学习。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Michael F11U。n)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说过:“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知、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于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 这个过程既是教师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共同研究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当然也是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应该强调的是,与过去的教师进修相对比较多的仅仅是以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作为最主要的内容,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方式不同的是,今天所提的教师专业发展,除理论和书本之外,更要强调实践性知识的提高。国内外对教师成长的一些研究显示:一个成功的教师需要有丰富的学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学习其他教师成功的经验,以及通过对自己实践的反思获取经验。学习、听课是学别人,而实践、反思是发现、提炼自己的经验。 就整体而言,教师素质的提高还有赖于一些其他重要因素:一是原有的基础,如:学历、工作经历等;二是学校文化,如:环境、氛围、团队等;三是专业学习活动,如: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等。我们提倡以“研”为核心,“课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就是课改、课堂;“研”就是教研、科研;“修”就是修习、修养、进修。 综上所述,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应建立一些新的观念和工作策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同时又是改革的动力,也是改革成功最重要的保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实践改革的行动中实现的,并且主要是以校为本的。主体的努力、学习的氛围、团队的合作、专业的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成效的主要保证。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和反思性,理论学习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应实践之需,指导实践,为实践所用,同时理论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 原载《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年第11A期 (责任编辑:居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