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防范学生欺凌举报邮箱
相关内容列表
〈氢气的制取〉说课稿
《氢气制取》教学设计
6.2化学反应 氢气的制取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长作业尝试
 
 
 

物质的鉴别教案
2007-06-02  作者(来源):零陵中学 朱丽娅

物质的鉴别

【教学设计思想】

l         以 物质的性质和检验为知识载体,在探究合作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l         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互动中,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l         注意渗透化学的学科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物质鉴别过程中的分组思想,物质之间的相互检验思想;

l         在教学手段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验证,初步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l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

l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

l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究和创新精神;

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l         重点: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l         难点:未知成分物质的鉴别。

【课堂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回忆已学知识,想出检验常用酸的各种方法。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分组讨论鉴别方案,记下所加试剂,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分组讨论鉴别方案

按实验顺序依次记下所加试剂

汇报讨论结果

 

 

 

 

 

 

 

 

 

 

 

 

 

 

 

回忆思考物质鉴别的步骤、注意点。

 

 

 

 

 

 

 

 

 

 

 

 

 

 

 

 

 

 

 

 

 

 

 

 

 

 

 

 

 

 

 

 

【提问】常见的酸有哪些?怎样鉴别硫酸和盐酸?

 

 

【归纳并投影】

1.  氧化钡

2.  氢氧化钡

3.  氯化钡或硝酸钡或碳酸钡。

 

【引导】同种类别的物质因结构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一样,所以以上两种酸的鉴别实质就是硫酸根与盐酸根如何鉴别。

 

【提问】常见的碱有哪些?怎样鉴别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归纳并投影】

1.  二氧化碳

2.  可溶的碳酸盐。

利用所含成分不同进行鉴别

【过渡】

以上是对同种物质进行鉴别,不同种物质怎么鉴别?

【讨论】

硫酸和氢氧化钙如何鉴别?

【分析】

所用试剂的可行性。

 

【引导】利用酸的五条通性和碱的四条通性进行鉴别。

 

【归纳并投影】

用六类物质鉴别:

1 .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

2  活泼金属

3  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CO2

4  可溶的碱(氢氧化钡)和不容的碱(除了氢氧化铝)

5碳酸盐,钡盐及镁盐,铝盐等

 

【过渡】以上都是对已知成分的物质进行鉴别,对于未知成分物质该怎么鉴别?

【讨论】同学设计方案,如何鉴别某一未知蓝色溶液的成分。

【归纳】

方案一: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结论:硫酸铜溶液。

方案二: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结论:氯化铜溶液

方案三: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滴加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结论:硝酸铜溶液。

 

【提问】鉴别物质的步骤是什么?有哪些注意点?

【归纳并投影】

1)取样编号。

2)一般先考虑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溶解性),再考虑运用化学性质来区分。

3)正确使用试剂(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4)叙述要求:操作——现象——结论

 

 

提出物质的鉴别在初三学习阶段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物质的相互检验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

选择这两种典型的物质,考虑典型的离子(OH-SO42Ca2-H-)之间的鉴别,体现分组思想。

 

 

 

 

 

 

 

 

 

 

 

 

 

 

 

 

讨论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

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了解方案的可行性。

让学生概括,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成就感。

 

 

 

 

 

 

 

 

 

问题由浅入深,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符合认知规律。

 

 

认识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思维的严密性,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编辑:赵毅)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