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学设计 零陵中学 赵 毅 1、 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已学过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配制溶液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高一学生已有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简单计算的知识基础。学生对配制溶液的一般方法既有感性认识,又要理性操作。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原理; 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方法; 认识容量瓶的用途。 方法与过程:通过与质量分数浓度溶液配制方法比较,掌握化学定义到实验原理的科学方法; 通过设计出适合的定容仪器,学会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仪器的方法; 通过实现保障实验的关键出发,掌握优化实验操作步骤的科学方法;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经历在实践中完善实验的科学过程。 情感与价值观:在从定义确定实验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化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通过设计适合仪器解决实验问题,感知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准确确定实验关键量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中的学习情感。 3、 教学流程: 引入:在化学的研究与应用中,往往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如需要得到10%的NaOH溶液 (计算、天平称量 利用定义公式C%=m质/m液,从而可以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实验。 归纳:配制质量分数浓度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先定量再溶解。 问题:如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0.5 mol/L的NaOH溶液100ml为例。 实现实验的原理? (原理:C=n/V,利用公式,只要确定①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和②溶液的体积这两个关键。) 如何才能实现这两个“确定”呢?请学生们讨论,记录下讨论的任何结果。 (溶质物质的量:求出溶质质量,天平称量出。)板书:计算、称量 那溶液体积呢? 预测1:(通过密度与溶液体积计算出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溶剂质量,然后量取相应体积。) 需要密度,教师提供。 方法是否简便?每种溶液都需要一个密度。 预测2:先加水溶解直至溶液体积,其中确定所溶解的溶质,就能得到浓度。是先溶解再定容的过程。 哪种方法操作更简单? 事实上人们往往是配成了溶液才来测定出密度的。 使用怎样的仪器?烧杯或者量筒。优缺点在哪里? 是否符合实验室操作原则?量筒不能用来溶解。如何改善。 在烧杯中溶解,然后转移入量筒,确定体积。 板书:溶解、转移、定容 实践:先请同学重复归纳步骤和实验的关键,然后以这样的操作步骤尝试实验。 问题:关注自己的实验操作影响精确的实现这n溶质和V溶液的确定? 教师发现实际操作中同学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发表看法,自我补充需要的步骤并尝试解释原因。 1) 称量。用称量纸还是直接用烧杯? 2) 溶解还需要搅拌。 3) 温度变化。需要冷却。 4) 转移的操作方法。使用玻璃棒,类比过滤操作。 5) 烧杯中的残留。需要洗涤,操作。 6) 定容的方法。 学生共同补充出需要的步骤,以及位置。 小结:配制的一般流程。 在定容的过程中,量筒是否简单精确的确定溶液体积? 1) 量筒过大,使用不便,操作不稳定。 2) 最后可能存在误差,超过或不到刻度1mm高度,要差比较多体积,精确度不够,。 3) 使用过程中,最后用到几个刻度? 前面的刻度不需要,只要最后一个刻度。 4) 最后滴加要慢。在1cm处用胶头滴管。 5) 溶液需要混合均匀,要方便震荡。 引导学生分两个层面改进仪器。(提高精确:少量液体的误差。 方便操作:体积不变。) 改变形状。细点,稳定点,一个刻度线。原因? 引出容量瓶。介绍容量瓶特点和操作要求。 梨形,使用温度,适用体积,盖子用处,震荡方法。 课内小结:请同学整理出完整步骤,需要的仪器,领会实验原理和实现的关键。 课后思考:如现在用98%浓硫酸配制1mol/L的稀硫酸溶液。原理?操作?仪器需要什么变化呢?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是高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定量实验,由于初中学生掌握了质量百分比浓度的配制,对于实施操作并不是很困难。但这个教学内容可以延伸帮助学生认识到定量实验原理的由来,操作步骤的设置的目的性,以及实验仪器的实用性。 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及教学流程确定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原理;(2)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方法;(3)认识容量瓶的用途。 方法与过程:(4)通过与质量分数浓度溶液配制方法比较,掌握化学定义到实验原理的科学方法;(5)通过设计出适合的定容仪器,学会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仪器的方法;(6)通过实现保障实验的关键出发,掌握优化实验操作步骤的科学方法;(7)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经历在实践中完善实验的科学过程。 情感与价值观:(8)在从定义确定实验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化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9)通过设计适合仪器解决实验问题,感知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10)准确确定实验关键量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11)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中的学习情感。 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析: 目标达成顺序和需要进行的铺垫分析如下:目标(1)(4)(7)通过学生回忆质量百分比浓度的配制,教师归纳,然后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可以实现。目标(2)(6)(7)(10)(11)在学生思考设计配制方法并尝试后,发现问题,完善步骤的教学过程中解决。(3)(5)(9)在讨论如何更好实现定量配制的改良设计中实现。 2、教学方式选择 本节课是一节定量实验课,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有一般的步骤方法。如果是教师讲一遍,然后演示一遍,学生操作一遍,确实能够实现实验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但仅仅实现了陈述性知识,而如何达成策略性知识,这节课是个很好的载体。 通过对照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的配制,将解决溶液配制的原理呈现出来,同中寻异,异中归同。通过对实验步骤的尝试,明确各个步骤的具体意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做,从而学会在实践中改善。 在对比和尝试的教学方式中,达成策略性知识的突显。 实施过程 本节课,对于实验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步骤,从质量百分比浓度溶液配制出发,作为原理的基础,然后分析不同的实现方法,整理出初步的操作步骤。 而操作步骤中的细节完善,通过学生自我实践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良补充步骤。最后形成较正确的操作流程,实现实验原理中的关键之处。 而对于实验仪器的设计,使学生明白实验仪器的实用性和对应性,并对实验步骤进行修正,对实验原理进行准确实现。 课后反思 课的开放点不够明确,对于这节课,应当着重于步骤的开放性,还是仪器设计的开放性,需要进一步理解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对于学生尝试中的错误,是否会影响学生对正确知识的掌握?如何将陈述性知识更有效的呈现是关键。 20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