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相关内容列表
健康校园综述
5-5-16-43上海市零陵中学体育器材借用制度
5-5-16-43上海市零陵中学体育活动事故应急预案
5-5-16-43阳光体育进校园
5-5-16-45零陵中学在预初年级开展家长“沟通之道”青春健康家长培训
5-5-16-45零陵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硬件设备达标资料
5-5-16-45零陵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
5-5-16-45零陵中学学生校、班两级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
5-5-16-45零陵中学“青春健康俱乐部”暨家长学校开放的通知
5-5-16-45 2017年零陵中学学校心理、青春期教育工作------青春健康俱乐部
5-5-16-45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针对开学初学生“开学综合症”
5-5-16-45“沟通有道”家长学校
5-5-16-44零陵中学消毒和隔离制度
5-5-16-44零陵中学禁烟制度
5-5-16-44零陵中学学生呼吸道传染病晨检制度
5-5-16-44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理预案
5-5-16-44无烟学校标志
5-5-16-44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5-5-16-44徐汇区常见传染病突发事件分级报告处置一览表(201711)
5-5-16-44诺如病毒的预防
 
 
 

5-5-16-44传染病的防治
2018-01-22  作者(来源):上海市零陵中学

流行特点

n  (一)、极易发生

n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40-5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n  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n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n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n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n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n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

传染病常见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 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

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

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

发疹

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   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

4.虫媒 传播 -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 -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

常见传染病种类

n  流行性感冒

n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n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n  流行性腮腺炎

n  麻疹

n  猩红热

n  水痘

n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

n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n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n  潜伏期:13

n  临床表现:

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水痘

n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n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n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

n  临床表现: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流行性腮腺炎

n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n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 ,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n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n  临床表现:

n  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

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n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

n  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

n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

n  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

猩红热

n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n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n  潜伏期:通常23

n  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

3、皮疹: 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觉。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

   

n  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

n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手足口病

n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n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

n  潜伏期:37

n  临床表现: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者

n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n  中小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暴发后需严格开展晨检,发现可疑或疑似病例离校隔离治疗。减少集聚性活动,加强房间通风和消毒;

n  开展健康教育,用健康教育课、告知书以及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与防制知识,同时坚持正面宣传,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