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振兴基础”为课题的核心理念,以教育的可持续性原理、教育活动的主体互动原理为学理依据,用学习的力量端正研究的方向与路径,将学校案例与要素构想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整个课题在行动研究与理性分析相互补充,实证与思辨互为张力下不断完善研究结论,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实践气派的扎根研究方法。一大批遍布我国东中西三类地区的学校在各自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了大量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丰富多彩、个性鲜活的案例,提供了城市与乡镇、公办与民营、一流名校与后起新校甚至民族学校等各具特点的革新范式。 一、概述:承续20年的一项大型研究 (一)历史回顾与课题目标定位 本课题是在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基础学校研究与探索。历经“七五”期间从单科单项课程教学实验走向教育整体研究、“八五”期间从少数先进典型到多种类型学校教育模式多样化研究、“九五”期间从多样式案例到提取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研究,“十五”期间课题研究是在前三个五年基础上的总结与深化。 “十五”期间课题在面向未来基础学校多种模式初见端倪,教育现代化本质内涵研究已初步廓清的基础上,旨在探讨这类学校的成功要素及要素关联。 (二)课题理念: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振兴基础 学生发展为本,是面向未来学校最主要的观念特征。发展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其学理依据是教育的持续性原理、教育活动的主体互动原理,既有别于教师为本,又有别于儿童中心主义。 廓清学生素质内涵,“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振兴基础”是课题的标志性目标。人的潜能远未充分开发,它是个可再生的能源大矿;人的潜能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与速度,是同人口负担变成人口资源的程度与速度成正比的。课题研究特别关注个性品质的核心指标:社会品质与责任感的发展程度;实践中成为自觉主体的智慧水平。振兴基础是基于学生、教师、学校甚至更宽广的教育社群的本土优势,振兴创新发展的基础,提高素质为振兴中华民族奠定基础。 二、方法与过程:学习力量推动下的扎根研究 课题组成员校广泛地分布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有农村与城市、公办与民营之分,学段上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它们的改革与探索各有特色、形态各异,采用目标明确、路径不同的“摸石头过河”,是现实可行的明智选择。但仅凭“摸石头过河”的勇气还不够,课题组注重用学习的力量避免盲目,开展科学合理的扎根研究。 (一)用学习的力量端正研究的方向和路径 学习教育史,正确对待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课题组顾问、老教育家吕型伟分别在2003、2004年课题组会议上做了《学点教育史》和《我们究竟在探求什么》的报告,明确了教育创新“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要知道巨人的肩膀在哪里”,并对建国后五十年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了回顾,归结出四对基本关系: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社会化;统一的基本素养要求与个性差异;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 学习学校发展理论,克服课题研究中的盲目。课题组重点学习了四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从赫尔巴特、杜威到社会转型期的课程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创新,新时期的学校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革新。通过对国际上多元智能学校、高效能学校、基础学校等流派的分析比较,课题组确立了“寻找中间地带”的思想。但“寻找中间地带”不是简单的折衷,而是以本国文化为底蕴,有机整合面向未来基础学校发展的各种取向,是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学习本土经验,使理论学习走向实践。2002到2005年之间,课题组先后共召开过4次全体会议、7次核心组和学术组会议,交流、分享、总结。如北京人大附中、上海大同中学、乡村学校江苏常州湖塘桥小学、西部地区云南民族中学等的办学经验,它们类型不同、立足本土,对于其他成员校,结合理论学习走向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学校案例与要素构想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总课题的核心组总结、梳理了课题组15年的研究成果,对成员校的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剖析。总课题组在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7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中展开了调查,并对所取得的数据做了梳理,进行了初步解读。广泛深入的经验和深入调查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总课题组结合文献研究以及自身的洞察,提出了面向未来基础学校的成功要素构想与框架。 (三)以行动研究与理性分析互为补充,保持实证与思辨间的张力 行动研究是课题成员校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最适合于追求学校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即合目的性与合现实性的统一。但这种方法对理论支持的力度明显不够。本课题的研究在运用行动研究法的同时,引进理性分析的模式,使之具备双重机制——既改善行为,又能提升理性认识,对行动研究作了改进,始终保持理性与实证的两极张力。 三、问题、进步与行动案例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基础学校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是:(1)重视知识技能,忽视品格与做人;(2)课程要求划一,内容以学科知识为本,教学方式以系统讲授为主;(3)教师培训远离课堂实际,理念落实为行为有偏差;(4)校长处于经费与升学压力之下,对学校内涵发展关注度不高。针对学校改革的具体问题,课题组从四个方面着手,启动了20个子课题的研究(见表1)。 “十五”期间总课题组组织了大样本问卷调查(成员校和非成员校为对照)和案例分析。从德育、课程、教师、管理四个方面,分析基础学校存在的问题、比较成员校与非成员校的差异与进步情况,并提供成功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