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 2、从字里行间学会找出并揣摩作者的感情倾向极其创作意图。 3、联系课外材料,通过揭示官场的阴暗面,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从本文的阅读中,使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环节——走近读者。 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课外选文。 了解作者在深刻批判背后的真实感情。 三、教学课时安排:第二教时 四、教学步骤: 前一课时安排: 对文字和内容做初步疏通 简单分析人物关系 对《红楼梦》进行资料的收集 本教时安排: 1、由朗读文章选段,引入对《葫》一文的继续学习。 设想:经过初步的学习,复习时抓住主要人物——贾雨村的言行和表情,并由此来引出文中其他人物的复习。 2、看《红楼梦》录象节选,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在观看录像的时候,结合文章,圈划出演员表演出人物的怎样的特点,并对比文章,是否有出入。 3、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贾雨村和门子。 分析前,再次散读文章并圈划,请学生对应他们的圈划分析人物的性格。 并且着重寻找圈划出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并加以分析。 4、阅读时,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作者的意图,深入理解文章。由于学生易走入自我的误区,难以全面准确的把握文章。 5、用这种方法来阅读课外选文《耳朵》 并且引导学生,“耳朵”是全文的主线,表现出各种哪些人的特点? 而作者描摹这个“耳朵”其用意是什么? 6、小结:由人物分析深入发掘出作者情感,加深对文章客观的理解。 7、引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文章的内容,要能够从文章的灰暗背景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附材料: 耳朵 方副县长搞不明白秘书小任为什么不敲门便走了进来。方副县长坐在可以旋转的沙发椅上,手里握着一支粗粗的红蓝铅笔,红笔尖斜刺里伸向办公室屋顶,很有气势。 秘书小任看了方副县长一眼,说了句什么,直奔电话机。 电话就在办公桌上,距方副县长那支红蓝铅笔十公分多一点儿。 小任就站在对面抄起电话的时候,方副县长心里笃然升起一丝不快:政府办是有电话的嘛,他这是要搞什么名堂?而且,小任一向是很有礼貌很懂规矩很讨领导喜欢的啊…… 不过,方副县长很快就明白了,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意识到这一点,耳鼓突然一阵涨痛,乱七八糟地一阵子,便又什么也听不见了。 方副县长于是大吃一惊。 方副县长首先意识到不能让任何人晓得这种病状。历史地看来,他是个沉得住气的人。 看看压在玻璃板下面的两个魏碑体大字,“谨慎”!方副县长不露声色地站了起来,给自己沏上一杯“铁观音”,放到茶几上,人也在沙发上坐了下去。 耳朵!耳朵!!耳朵!!!五十九岁的人还是很年轻嘛,怎么搞的?这不争气的耳朵。 所以,小任便以为他不愿接电话,或是以为他还聚精会神思考忘了接电话才主动跑了过来?对对。可是,这电话是谁打来的,什么内容呢?…… 方副县长望着小任,像是很注意地谛听着,面露一种捉摸不定的微笑。 小任一手举着电话,侧身跟他书了几句什么。他点点头,摆摆手:“唔……可以,可以吧。”他含糊其词。小任于是很兴奋地对着听筒说了起来。 到底是什么事情啊?唉——! 后来,小任终于走了出去。 那么,去医院瞧瞧大夫?不不,这怎么行呢?会闹得满城风雨的——喔!知道吗?方副县长的耳朵、脑神经、洞察力、思维质量、决策水平…… 而且,即便是去了,就能保证妙手回春? 但是,失去了听觉功能,如何当得领导?主管工业副县长有一大摊子工作啊…… 他急得在屋里来回踱开了步子。当小任再一次走进来的时候,他居然没有看见——他从门边踱回来的时候,发现小任正在打电话呢,不由再吃一惊。 故伎重演:点头,摆手;唔,唔,可以,可以,可以吧。很有修养,很有派头。 ……算起来一个下午,小任总共替他接了四次电话,就是说,替他当了四次“传声筒”。幸好这半天没有人汇报请示工作。 嗯,小任不会想到我的耳朵出了问题了吧? 晚上,方副县长早早上床,却无论如何睡不着。耳边少了老伴儿的唠叨,缺少了一大半世界。夜半,爬了起来,他悄悄地坐在台灯下。 第二天,市报驻本县记者来访。敲过门的,方副县长不知道,小任送记者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记者递上来一份材料,请他审阅。 是一篇通讯,很醒目的标题:《A县工业改革扎实前进,一天办成四件大事》。 方副县长吓了一跳。四件大事?!我怎么一件也不知道? 急速地看了下去,他明白了。 不,他糊涂了。这几件事牵涉到全县工业经济体制,争论了好久的,一摞摞的报告就放在写字台上嘛,为什么在他耳聪目明的时候一件也办不成呢。 方副县长有些后怕,他看了记者一眼,沉思着这场谈话该如何开始和继续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