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畅谈感受——默读、概要复述——朗读、详细复述——跳读、创新复述”,使学生能透过平常的文字,去感悟父爱的细微伟大,感悟儿子的眷眷之情,感悟亲情的深厚似海。 2、让学生学会“读书”,并借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重点] 融入情感,详细复述用声音传达内心感受。(以课文最后二段为例) [教学方法] 以情感为脉络,以复述为主线,在讲述中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自1999年春节晚会以来,那首〈常回家看看〉就会在人们耳畔时时响起,在人们口中常常响起。它的魅力就在于以朴实亲切的词调,拨动了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亲情情结。 早在80多年前,就有一篇散文,也是以朴实亲切的特点在文坛引起了轰动,并一直流传至今。此文可谓是“细微之处见至亲,平淡之中寓深情”啊。——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不会没有印象;只要爱读书的人都不会望了它。它就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背影〉。 二、听读,畅谈感受(按座位挨个说) 教师在音乐声中有侧重地背读式复述课文,以此孕情造势,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使他们能获得初步体验,能畅谈心灵的感动。 (过渡:老师的复述还不完全是原文,读过原文,你一定会更喜爱它。) 三、默读,概要复述(2~3人) 学生沉浸在文本里,默读课文——要求:老师未复述详读,老师详述的略读;读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背影(可提示用“在XXX的情况下XX在X时X地做了XX事”句式)。 (过渡:其实这样的背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时常可见。何以作者铭心难忘?其实,大作家笔下的文字也很平常,何以被大家广为传诵?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写作需要投入情感,我们读文章,也要读出作品中蕴涵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以文章的最后两段为例,来学习有感情地、详细地对课文进行复述。) 四、朗读,详细复述 (一)指导 复述:能尽量运用原文的关键性词语进行具体描述,要品味出词中所包含的情感。 朗读:要融入感情。把自己当作作品中的人物,置身于作品的情境中,用声音传达出内心的感受。 (二) 自由散读,圈划关键词语并加以揣摩。要读出处于困境中的父亲对儿子含蓄而又细腻的关心、爱护;要读出“我”对父亲的依恋、感激、理解、思念之情。 (三) 请同学们分左右两组分别朗读、复述前后两段给对方听。 (四) 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详细复述课文,同学点评。 五、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知同学们有何收获?有无新的想法、新的念头? 六、作业: 跳读,创新复述 抓自己最受感动的触点,综观全文,有的放矢,整合信息,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体现各自对中华民族“亲情似海”的认识感悟。 指导 1、换角叙述:(“假如我是。。。。。。”) 站在父亲角度; 站在旁观者角度。 2、想象叙述:(利用课文空白,发挥想象,写出人心路历程)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哎,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