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看到有一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形容主题班会的:经过五天煎熬,今天又是班会。本已归心似箭,眼下还要受罪。老师喋喋不休,同学昏昏欲睡。等到何时结束,班会班会班会!实际上,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听到学生的抱怨:怎么又要主题开班会啊?难道主题班会就那么无聊吗?在感到惊讶和疑惑之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主题班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展示自我和锻炼的平台。然而,班会这种管理学生的重要途径和工具,我们该如何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呢? 创新主题班会的实施模式,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就结合我参加育人奖的《请家长来学校=告状?》这节主题班会,对主题班会的实施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主题班会实施模式的问题
张鲁川老师去年9月来给我们班主任培训时就谈到这个问题,我把当时记的笔记翻出来,直接引用他的部分内容。
1、模式僵化,大多数一男一女两个持人来主持,有华丽的主持串词,还有仪式和程序,仿佛又回到了春节联欢会的现场。
2、表演化,简单地采用“拼盘式”的模式,把学生的表演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节目连着节目,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班会开下来,有场面,有掌声,却唯独缺了实实在在的教育实效。
3、单向灌输,老师、主持人烧火棍子一头热,下面的学生反应平淡,反而成了主题班会的看客甚至是局外人,班会结束时,学生似乎认同了老师的观点,做到了主持人的要求和倡议,但整个过程缺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主题班会变成了单向的灌输和主持人的独角戏。
这样的班会模式,教育效果显然难尽人意,已远远不能适应德育的现实和需要。张鲁川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区德育工作对于主题班会“整改”的新要求,引入了一种新型的班会实施模式——会议式主题班会。班会班会,姓班名会,就是班级会议,会议式主题班会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领下,针对班级管理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从而获得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认识。会议式主题班会,是个新名词,我们第一次接触到。可这种班会的实施模式,实际上我们并不陌生,回顾我们之前的班会中,或多或少都会运用到这种模式。比如:2009年10月我有幸向全区展示了一节“击剑精神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在第二板块“体悟击剑精神”,就有话题探讨:击剑队员既要训练,又不能放松学习,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支撑着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第三个板块“弘扬‘搏’的精神”,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拼搏精神”在我们的学习上是如何体现的呢?学生们都有话可说,也都有话想说。
虽然还称不上是会议式主题班会,但是也有其雏形。
二、会议式主题班会的特点
1、 针对性
传统的主题班会主题很广泛,有依据学校的中心任务选题或者根据社会实际或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举行主题班会。会议式主题班会不是计划性的,而是根据班级现阶段管理中的具体事务、实际情况来选择主题,可以是班级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健康状态、舆论、班风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等,所以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种主题班会更加贴近班级个体,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因材施教。
我之所以把育人奖班会的主题定为《请家长来学校=告状?》,就是因为我无意登入我班的QQ群,看到班里不少学生就“老师请家长来学校”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既有针对某位老师的,又有针对老师这一群体的,甚至涉及到了一些人身攻击,有的用语近似于谩骂。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恐怕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何来无知,何来无畏,归根到底,这都是学生不清楚老师请家长来学校的用意,不知道请家长来学校的必要性所造成的。所以,通过会议式主题班会来重新认识定位。
2、自主性
传统主题班会,教师的角色是管理者,而会议式主题班会,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在实施过程中,班会一改学生做主持人的模式,由老师来主导整个班会,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在阐述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进行交流,发挥了学生主体、互为主导的作用。
(播放视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主题班会课只有注重学生自主教育、自主体验、自主感悟,才能让教育印在到他们心灵的深处。在会议式主题班会这种实施模式中,学生以自己特有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事物,在群体互动效应下,自己教育自己,了解认识到本次班会的主题,并达成了共识,每一位学生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用。
我们都知道,“自主发展,合作相长”胜过万语的说教。《学记》 在谈到教师如何起到主导作用时,曾有精僻的描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班主任不能强行地拖着学生的“鼻子”走,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而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思考。会议式主题班会这种实施模式也遵循着《学记》 的教育思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班主任“凡追求过”,对学生“必有所影响”,班主任“凡努力过”,师生“必有所收获。”让我们共同追求、共同努力,使会议式主题班会达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最佳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