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张孜燕 教师专业发展三项基本能力: 一是育德能力;二是学科专业能力;三是统整能力 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 一、再度开发教材,构建纵横适切的学科自我整合 教材包括课本以及相关的“教辅材料”,比如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教学仪器设备、学生练习册、练习本等等。 所谓“备教材”主要是指对教材的再度开发,进行优化组合、去粗取精式的教材自我整合。 纵向:依据学生特点调整本学科各年段的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构建一条纵向的坐标。 横向:是指整合相关教材、资料。 通过纵横勾连,明确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本学科中的的具体位置,在今后的教学中就有意识地衔接。 基础性课程 化学教研组从主题、课本内容、课标要求(知识目标)、细化要求、增加内容及难度控制、配套实验、方法目标和德育效果、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制定了详细的各年段整合方案。例如氧化还原反应这个知识点在各年段的分层安排。 英语教研组横向整合,尝试建立核心词汇体系 语文教研组对作文教学年段要求的设想 拓展课型课程 “三类课程统整”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头戏”。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中,不仅利用课程物资资源(如学科拓展教材),还充分利用课程人力资源(如教师知识结构特长等),打破单个课程门户局限,强化课程互通,寻找适合不同特长,不同能力的各类学生课程途径,使之既达到各自的课程目标要求,又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在三类课程统整的过程中,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资源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承,融合共进的。 这样三类课程的融合发展将是学校近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打破学科界限,探索各科知识联系交融的大教研模式 “跨学科大教研” 旨在打破各学科间的备课界线,形成独具特色的教研活动。跨学科的校本教研,让老师能和其它学科老师有交流、讨论的机会,完成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课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教学的系统化,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最受益无穷的了。 学科与学科之间是无森严的界限的,在知识交叉联系日益频繁的今天,要使学生被各个学科割裂和肢解的学习经验重新得到组建,使学习方式多样化、综合化,注意改善学科教育的单一化和学科学习的封闭性这一缺陷,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来教学,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重视网络资源,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统整 以网络资源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 网络教育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基于互联网传播技术的网络教育将改写教育模式,重新定义“教学”和“学习”。 网络教育提供的学生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它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爱好、环境、心境,选择适宜自己学习方式的内容和过程,从而创建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善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社会资源包括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等物质在资源,也包括校外机构组织的各类活动 。 相对于学校狭小的空间而言,社会是一个广阔的资源中心。无论哪一种资源,只要教师参与其中的开发,皆可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部分。 我们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现在考试的评价还是以某一学科学习成果作为衡量的唯一体系。可是这肯定不是唯一的,甚至是最合适的学习途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也不仅仅局限于课程与课堂,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转向综合实际运用能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