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围绕学校本学期主要工作,在“规划新发展、落实新任务、深化新学习、强化新实践、树立新典型、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机制、营造新氛围、实现新突破”中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用实际行动来展现“三高”。结合教育局党工委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辱使命、敢于担当、敢于率先”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对具体活动的参与树立党组织的形象,提升党员素质的指示。结合学校实际:首先:党员应该主动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次: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育本质,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我体会到:教育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现提供一个案例抛砖引玉,与在座的党员共同来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律。 以下借用(《京华时报》 为什么?学校在教育部三令五申“禁补令”的情况下还是敢于冒险? 为什么?当地教育部门之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这些问题值的我们教师深思? 有人说雨田中学,在沈阳就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都在通过补课适应“应试教育” 也有人说它确实“神奇”。作为民办学校雨田“神奇”的发展速度,在当地可以说就是一面旗帜,仅仅17年的校史,但它所创造的辉煌让许多公立中学汗颜。 据说目前,雨田中学在沈阳已经有6个校区,分校甚至已经开到了北京。学校在沈阳的自有房屋面积就超过1万平方米。 为什么呢?我从公布的资料得到了答案:2007年,雨田初中毕业生870名,重点高中录取率达到95.5%,列全市第一;2008年,重点高中录取率为96.3%;2009年,中考平均分:670.5分,全市第一;2011年,雨田高分段人数居全市第一。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雨田中学的成绩的确值得炫耀,创造了雨田中学“不败”的神话。 在这里学生只懂得成绩绝对是第一位的没有错,教师懂得升学率永远是重中之重的硬道理也没有错。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雨田中学应该绝对是成功的,而且这样的成功绝对是迎合了家长的心理。学校不是批量生产社会必需品的工厂,学生不是无意识任人摆布的,学校和教育的作用就是提高一个促使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喊口号的改革还是真的改革,就看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革是从破解自身的不足起步的。如果对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不敢剖析,那不可能改革的。 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就事论事,从学校角度分析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工作的重心,首先:上级教育部门一直把学生考分看着学校办学能力主要指标,其次:家长也盲目追求名校的效应,其三:校与校之间竞争只能靠补课的手段,来提高学校升学率,而在这个事件中,学校把注意力只放在追求升学率,只知道赢得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的做法上,应该说没有错,但却忽视了或者说放弃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我认为直接违反了育人宗旨,我认为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关键是体制改革,体制改革必须体现公平公正,体制机制障碍,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转变和发展。也影响了我校党政工作,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推动德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德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铸剑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我认为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从改变对学校的考核方向开始,坚决执行素质教育育人目标。 对比雨田中学的案例,我认为:我校的化学教研组“以实验教学研究为抓手,首先:从了解学生入手,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其次激发学生兴趣入门,注重教育的渗透性,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互助式课堂教学”成功案例值得提倡,这种全新教育理念,为实施学生素质教育,探索“增效减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之 第二例:羊城晚报4岁男孩多多在纽约暴雪中裸跑视频最近在网络爆红,拿着DV机拍摄的多多父亲何烈胜也成为争议人物。23日,被称为“鹰爸”的何烈胜在参加完广州某电视台的节目后,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他说,自己并没虐待孩子,这是一种严格的爱。他坦言父母不能过度溺爱孩子,应当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我相信天下父母一样的心,希望下一辈子女比自己活的更健康,更幸福。 何烈胜的鹰式教育:要提前让孩子遭受挫折,鹰”只是他的一种教育理念,一棵树苗不经历风雨无法长成参天大树,何烈胜对孩子是发自内心的爱,但何烈胜要提前让孩子遭受挫折,让他知道这个社会的残酷。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个人表示无可非议。谈到家长溺爱孩子的问题,何烈胜表达了一些不满。“现在的孩子6岁读书还叫苦连天……他回忆:多多前段时间去美国上了3个月的幼儿园,人家美国的孩子也不是天天玩,在幼儿园也要上课读书的。如果中国家长还是这么溺爱孩子的话,中国的未来就完了!”我也有同感。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建议:如果把“要提前让孩子遭受挫折”,转变成“提前让孩子认可接受挫折锻炼”来引导孩子未来的方向,尽早适应竞争社会的需要,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是最佳。如果说个案如一面镜子,那么现在已经是多面镜,它从不同的角度来拷问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除了知识的灌输,鼓励对成功的追求,我们是否重视年轻一代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灵世界的需求? 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物质的给予不能取代心灵的呵护,成功的光环源自人格精神的光芒,我们一定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学生的一切,探索“增效减负”的教育教学经验。 我在预初年级发现一种现象,今年的学生不但很幼稚,又娇又怕吃苦,不肯做作业,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每一次作业错误,都是经历一次挫折,都可以看作一次难得锻炼的机会。可是对预初年级个别学生来说,表现出一种对学习的麻木,具体表现是,当语、数、英学科老师要求他们完成回家作业或订正错误作业时,学生表现出一种启尔不思的怪现象,不管你老师重复近十次辅导,这个学生不管如何订正都达不到教学目标。我认为这不是老师教育方法问题,而是学生不肯认真思考,机械性记忆科学知识的厌学问题。如何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的自尊心,应该是我们老师好好探讨的实践问题,因为我相信当教师,就是给学生带来美好的明天,现在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理想,如何加强理想教育是老师面临的任务,让学生懂得,通过学习,能获得独立人格,增强学生自己的判断力,知道什么是喜欢的和对的,知道对今后人生可以获得美好的幸福,利于学生也利于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