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的工作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在平凡也显示出的一份真情。
我们组室在年级组长陆晓颖老师的带领下,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把初一年级的工作抓好抓实,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全组室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一年多来,在大家的努力下,各班正在形成一种讲道德、讲礼貌、行为端正、学风浓郁的良好班风。学生的点滴进步,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言传身教,班主任老师那无微不至的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更是功不可没。组室里荡漾着和谐有序的工作气氛。
一、为人师表:
一年多来,我们年级组的每位教师心系学生,开展了许多有效的工作:自从开通了家校互动以来,主课教师将每天的作业都发给家长,考试前,任课教师也会将考试重点及安排都告知家长。有了我们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家长与教师能迅速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和孩子在家中关注的重点,使得家与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每次的主题班会前四位班主任老师俨然成为了记者,抓住瞬间留下学生的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使每次的主题班会都增色不少。大家都明确以德育为核心,教学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投身二期课改,探索新教材教法,在稳定中求发展,探索中求创新,形成年级特色。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热爱教育事业就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的诤言。我们的爱犹如春风般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努力工作是无法用笔触一一罗列的。
华颖老师可谓是学校的演讲比赛的形象大使,每次区、市级的演讲比赛都有她出任,而市区级的比赛都有严格的比赛规则,6分钟的演讲要求脱稿,其要求达到了专业水平,不能有一个地方“吃螺丝”,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在繁忙的工作之间,在学校、在家里、在上班路上,时常听到她念念有词。她做到了,而且深得领导们信任。
二、教书育人,勤勉自学
高静老师是学校的科技总指导,也是区骨干教师;她那有魔力的可深得学生的喜爱、也深得区教研员的信任,以区级特色教师的身份开设市级的公开课;2006-2007年度区绿色学校称号的获得她功不可没,在她的指导下,共有16人次学生获得市、区级奖项。一路播撒、一路芳香扑鼻是为人、为师、为学的楷模。
刘雯老师的《环保帽饰制作》公开课让大家印象深刻,课堂上渗透民族精神及环保的教育,效果甚佳;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多人获得市“田二杯救救野犬”绘画比赛二等奖;“真彩杯”区一、二、三等奖;“紫竹园杯”中学生现场绘画比赛二等奖。
纪文娟老师接任初一3班英语教学工作以来,采取“人盯人”战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进步,凝聚着纪老师的心血。
在我们组室,钻研教材,更新知识,讨论教法,常常是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青年教师求实上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中老年教师无私帮助,把自己多年的积累的教学经验一一传授,经常能听到大家在一起的倾心交谈。我们每一位都深深的明白:时间就是知识,努力就是成绩。有好多次我们因过度疲劳患了重感冒,但为了不影响学生教学进度和班级工作,坚持没有请假休息,没有落下一节课。为了让每学生有更大的进步,课余还进行义务补课,“身教胜过言教”,老师的兢业感染了学生,下课时间、午休时间、放学以后总能看到来办公室请教问题的学生。当然,贪玩的不认真的学生也大有人在,因此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也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经常在做的工作之一。任课教师主动进班辅导学生,放弃休息,不计报酬,奉献爱心。并经常与家长沟通,积极参与教改,用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尝试。
三、团结和谐
全体老师共同参与构建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里,我们的智慧是共享的,教学经验是共享的,心与心是相连的。在工作上我们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思想上互相帮助,与人为善,真诚相待。谁有公开教学课任务,大家都会相互帮助。徐琼妍老师可谓组里的电脑高手,她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让学生在几何学习过程中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变具体,除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听课的老师都赏心悦目,组内老师有电脑上的问题,也是靠她解决的。
相互的关爱常在不经意间流露。紧张的工作之余,老师们都能保有一份难得的乐观,幽默的言词充满了办公室每一个角落,开怀大笑后又重新焕发了精神。如果谁身体不舒服或临时有急事不能来学校,其他老师总是默默的代替做好工作、管好班级。
翁瑜老师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勇挑重担,接任初一(4)班班主任,为学校解了燃眉之急,一上任便有声有色地开展细致入微的班主任工作。
四、我们的成绩
陈君芳老师带领的击剑班荣获了区优秀雏鹰中队称号。
姜振华老师荣获了区耕耘奖称号。
我们组里有许多老师参加了校骏马奖评选,还有部分老师开了组内研讨课。
蒋斐老师还组织开展了校心理周的活动,学生们踊跃参与,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组的姜斐老师指导、翁瑜老师编剧、徐琼妍老师担任电脑制作的、初一(4)班学生表演的心理剧《静夜思》获得了市《家化杯》优秀心理剧二等奖。
一年中,我们付出了汗水和心血!尽管我们得到的收获有限,但是付出是最值得回味、思索的。.我们组室的全体教师还会一如既往,为教学教育工作继续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编辑:陆宁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