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防范学生欺凌举报邮箱
相关内容列表
语文教研组开展 “两奖”公开课专题研讨活动
中国中学听课有感
区高三语文教研活动中国中学专场研讨信息
高考作文新思路——听周宏教授关于《从高考作文的评价谈高中作文教学》讲座有感
 
 
 

设境导学,和谐发展——高中语文备课组参加南洋中学校庆110周年公开课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006-06-11  作者(来源):语文组 陆宁昌

3月30日下午,零陵中学高一、高二语文教师参加了南洋中学校庆110周年公开课语文课堂教学听课活动。听课活动结束后,各校备课组长进行了交流研讨活动。语文特级教师陈友勤、上师大教授郭开平全程参与了听课评课活动。此前,吴梅芬老师于329日上午前往南洋中学听了刘旭梅老师高一语文公开课《江南的古镇》和潘华老师高一语文公开课《回忆鲁迅先生》。

王丽云老师执教的是高二年级老教材的传统篇目《项链》。整个课堂设计力求通过对小说整体驾驭,从微观角度切入,让学生从不同侧面把握主人公性格。在课前预习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情节发展设想续写玛蒂尔德听到项链是假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学生根据对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设想了多种可能,如悲痛欲绝而自杀;因生活的捉弄而发狂;遭受太多打击内心麻木,无奈地聊度余生;凭项链而实现当年的梦想;偶尔回想当年的梦想但还是平淡充实地生活……学生通过仔细重读课文,寻找自认为设想合理的理由。这个切入口很好地调动学生品读文本,学生发言和辩驳中不断擦显出智慧火花。活跃的思维调动起学习讨论的气氛,让学生带着鉴赏的眼光不断揣摩体会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

何臻老师执教的是高一年级新教材《后赤壁赋》。整堂课围绕课文写景状物中起伏变化的情感,联系《前赤壁赋》情感未尽之意,让学生体味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古筝配乐的诵读,很好地让学生根据语句的轻重缓急,体会抒情议论句中隐藏的作者主观感受。教师能在备课过程中引用金圣叹“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的经典评论,并将“前后赤壁赋”做文本比较,的确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心境的变化和文本要传达的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对于高一学生,阅读这样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但比较阅读恰好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可以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人生,也领悟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听了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后,部分学校的备课组长都围绕课例中突现的一些问题谈了自己对二期课改语文课教学的一些看法,其中不乏富有建设性的真知灼见。

从事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郭开平教授诚恳地谈了自己对两堂的看法,进而对当前二期课改中出现的一些理念操作的问题做了解读。他说,文科教学与理科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文科是求异思维教育,理科是求同思维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要避免千人一面的求同阅读,更要避免脱离文本的主题班会式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教会学生学习思维的方式。语文课前备课就是预先设置一个预案,课堂预案是一个定量,学生思维活动是一个变量,课堂教学就是要围绕变量不时调整定量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掌握思维的方法,语文课前设计中找准思维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文本语言的推敲斟酌中,语文教师在无形中发挥着思维引导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当然,什么时候出现必要而恰当的总结和提醒对学生连贯思维是最有帮助,这要看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能力了。对于语文课三维教学目标设定问题,郭教授说,每堂课都把三维目标设定进去,这是对课程标准的误读。三维目标本身就是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有选择有侧重点地进行设置,因此,不同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将决定一堂课教学目标设置的侧重点。他最后强调,二期课改就是要让我们更加辨证地看我们语文课堂教学问题,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和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要辨证看待,两者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课程资源除了显性的教师和教材外,学生的发言、发现也应该得到重视,因为这里面有许多是瞬时的隐性资源。语文课依然是讲求语言艺术的一门课,是语言与文字、文学、文化相结合的一门课,即初中时更强调它工具性功能的应用但不忽略其文化性功能的开发,高中偏重于文化性功能的开发但也不忽略其工具性功能的应用,说到底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南洋中学以常态课的公开展示让我们思考了许多,就像小说《项链》的结尾,空白艺术的美其实在二期课改的探索实践中无处不在,就看我们自身能不能自觉领悟课堂教学艺术,让更多的语文常态课成为令学生值得记忆回味的优质课。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