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徐汇区“十三五”教师研修要求,我校相关部门和校领导商讨拟定今年暑期研修方案,并根据方案内容加以实施。
本次师训安排7月2、3、4日,8月26、27日,总课时40。通过专题讲座辅导、初中英语教研组教学研讨展示、各个教研组研讨交流、读书自学活动、外出专题实践、撰写培训小结交流等多种形式,顺利完成了本次暑期师训内容。
本次师训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主持,教导处设计组织汇总,每个层次任务分明,目标明确,负责到位是本次能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从每位老师的培训小结中看出,此次培训的主题贴近教学内容,有目标、有话说、有改进,尤其是徐教院教科研主任姚秋平老师以《从经验走向基于标准的教学》的讲座生动、亲切、实用,大家听记认真,开阔思路,对下学期的师训内容和方向起到了导航作用。教师通过课程培训学习,体会理解课程标准内容,熟悉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中。细化了以下目标: 1、把学科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细化内容标准,制定阶段教学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2、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编制学科学期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建议等。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确保课堂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诊断改进教学提供证据。
师训过程中,由人事部门严格进行考核制度,上下午分别签字,有事书面或当面请假,活动参与率和出席率很高,除了极个别老师特殊原因(怀孕、生病)外,出席率达95%以上。8月31号前,每位教师就本次师训撰写不少于800字的培训小结,教研组长完成不少于1000字的教研组小结,不空洞,不落俗套,结合中高考改革加以分析和指导下学期的教师教学,有了一定的收获,达到考核标准,完成本次培训。
以下附几篇有代表性的教研组小结:
高中英语组2017年暑假培训小结
2017年8月
在本次暑假校本培训中心,我们高中英语组认真聆听了徐汇区教育学院中学部主任姚秋平老师为全体教工作了题为“从经验走向基于标准的教学”的专题讲座;热烈讨论了姚老做的此次讲座对于我们高中英语组今后开展教学的指导意义;并对于刚刚结束的2017年高考各抒己见。经过5天的讲座、自学和讨论,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我们认识到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把学习内容放置于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交往,激发和支持学生的高级思维,让学生在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过程中,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互动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理解学科课程标准,构建学科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课标与教材、教与学一致的评价体系,是实施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途径。姚主任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总结,介绍基于标准的教学,让教师们感受到基于标准的教学对教学的巨大影响,使他们深受启发。
其次, 就2017年的高考英语试卷而言,我们共同认为总的来说,对语言的微技能进行全面的测试,从听、说、读、写(包括译)全方位多角度的测试,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基本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两张试卷的考核目标、结构、题型和题量完全一致;从取材来说,两张试卷都注重了题材的多样性、话题的时代性,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试卷语言与英美国家学习生活所用的语言一致;两张试卷都注重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对能力目标的测试要求基本相当,对一年两考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同时也说明简单地刷题并没有出路,这尤其对于进一步深化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为期5天的暑假培训已经结束, 5天的加油充电为我们更好的开展新学期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经验走向基于标准的教学的学习体会
——高中数学组2017暑期师训小结
暑假培训中,我们有幸倾听到姚秋平老师有关从经验走向基于标准的教学的报告。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决定教学的效果。从两者关系看,学是目的,教是手段,教师的“教”,归根结蒂为了学生的“学”;“教”的好坏要通过“学”的好坏来衡量。这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方法的改革应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其愿意学、容易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老师不仅要管“教”,更要管“学”。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得好?“名师出高徒”,当然首先要发挥老师主导作用,把书教好,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决定学习好坏的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又告诉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管教、管学,而且要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既管业务又管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为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出的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如何“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潜能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与学生选择的空间,以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高中新课改的重要任务。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灌输式讲授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间要加强合作,集体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新课程对教师的备课要求更高,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内容,而是备学生、备方法、备重点与难点,围绕学生来备课,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备课组是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对综合学科来说,就是多门学科的教师组成,需要备课组定期举行活动,对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大家对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教学设想进行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案。
其次,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合作,不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已不满足于单单依靠听教师在教室里讲这种方式获取知识,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多方面的学习信息,拥有多种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甚至有时他们得到的信息和经验是教师尚未接触到的,这就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权威地位,自然也无居高临下的感觉,必须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在与学生一道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可能会遇到未曾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或涉及不了解的新科技成果,为了很好的解决问题,就需要在与其他教师积极合作的同时,注重平等、互动师生关系的建立,视每一个学生为合作者,尊重他们的个性需求,共同关心国家乃至世界的新发展、新成就,努力创设师生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课堂模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当然也要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因此,课程标准把“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作为一个基本理念,着重强调在对学习评价时,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评价的目标要多元化、手段多样化。
新评价理念的提出,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及个人,尤其是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前不科学的评价观念,以实际行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评价时必须做到在重视结果的同时又重视过程。我们不能求全,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进步的表现,尽管每个学生的表现不尽相同,也应认为他的学习是有收获的,是成功的。
为此,要全方位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观察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表现出的情感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体现,这样的观察可以为教师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在评价时,应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公评相结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和发展状况,帮助他们作好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导、启发学生,促进其发展。
2017年暑期生物综合组校本培训小结
2017年暑假,我校开展了新一轮的校本培训。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专家的讲座(7/2),教师的自学,外出的观摩(7/6)等多种形式,使我组教师对于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本次培训活动中,我组教师能做到认真、准时、全员参与。在交流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7/2的专家讲座,让我们更加关注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本次再读课标的过程中,对于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进行了细读,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反思课时目标中的措辞,要求程度的把握。
例如:科学史作为学科德育的重要资料,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史可以具有以下一些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创造历史。科学史中的一段段传奇故事,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可以让学生眼界大开。原来,看似枯燥的模型或规律背后蕴藏着如此众多的前人的智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感受学科魅力。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结合生物学知识或规律的发现史的认识中,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和完整。同时使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索过程和科学方法论有更深的认识。提高课堂知识点教学的落实效率。 3、感受科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的发明或发现,常常是一波三折的。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科学家身上那求实勤奋的精神,探索科学的毅力与勇气,是值得青少年学习并内化的。
当然,要将总目标中及阶段目标细化到每一学期每一节课,还需要反复推敲,才能将目标有效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一节课上仅仅能够达能某一项的一部分。而要实现某一学年段的目标,就必须进行统筹安排,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既要能够把握整体,又能指导局部。
8月,组内交流了关于课标的一些相关资料,尤其是一些专用名词。如:教育目的、课程。了解教育目的的层次性有三个组成。国家层面为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为培养目标,教师为教学目标。后者为前者的具体化,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我国当前教育目的中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而课标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在课程计划下的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名词的补充学习,老师们对核心热词——课程标准的根本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暑期培训是一次重要的学习过程,老师们通过学习反思教学,通过反思教学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进步。
从经验走向课程标准的作业评价
——初中数学2017年暑期校本培训小结
暑假校本培训中,我们听了姚秋平老师《从经验走向基于标准的教学》的报告,再一次提醒我们关注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结合这学期我们教研组的研究主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作业的设计”,我们教研组围绕作业设计结合报告,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
通过学习,我们老师都觉得我们现阶段采用的作业是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感觉练习册的题目虽说符合双基,但是量少,而且题型单一,学生觉得练习册的题目都能做,但是考试都不会。是考试题目太难造成的吗?不是。是因为练习册的作业与考试题型不匹配。以我们学校的学情,要所有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点去编题目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教师带着经验,而要跳出经验,根据课程标准、根据学情编制作业,区分作业的难易程度,区分作业的完成对象,从而适用与每个学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作业的优化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认为,为了减少作业的随意性,增加有效性,应该从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科书的作业设计,走向基于课程和教学目标的作业设计,即课程和教学目标是作业目标来源,作业评价和批改设计先于作业设计,指向学生学习能力和效果。基于课程和教学目标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能够结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进度与内容进行整体地考量。这种作业模式要从理想走向现实必须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可以设计一些童趣性作业;为了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作业;为了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性作业;为了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可以设计一些层次性作业;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可以设计一些自主性作业。
以前找例题、习题凭经验较多,研究教参、课标较少,目前以基本要求为主。按照不同课型寻找例题、作业等,有层次,相匹配。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做到作业分层,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发展型作业,创造性作业。按照作业时间分层。创新作业的布置,作业内容的灵活开放,完成形式的灵活开放,作业评价的灵活开放,让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家长参与评价。
作业包括课堂练习、课内练习,是课堂延伸,多维度多层次的布置作业。曾经尝试过课代表出题早上做,效果与学生能力的自觉性有关。作业创新除了是题型的创新,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还可以是作业布置形式的创新。作业订正中,可以变式练习。基本要求指导85%的教学。作业基础部分有必要举一反三,但初二、初三后,再举一反三,设计上有难度,这是布置个性化的作业。错的较多的习题大家一起做,余下的自己整理自己落实。
作业能让好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对另一部分学生降低难度,让学生自己出题,交换批改,订正试卷的方式,举一反三。
基于标准的作业评价的方法,将评价从单一的作业评价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享受作业成功的快乐,也让学生养成了及时改正作业的习惯,更让学生从教师丰富的人文评价语言符号中学会如何做一个健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