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防范学生欺凌举报邮箱
相关内容列表
2011上海市青少年击剑系列赛总决赛零陵中学队成绩
零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年工作计划和思路
动起来,跳起来,快乐一起来——第五届零陵中学教职工运动会方案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俱乐部持续发展
2011-12-29  作者(来源):岑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市零陵中学、零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市体育局、各区县体育局的领导和各俱乐部的专家、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上海市零陵中学是有着近四十年击剑历史的特色学校。2003年正式成立了“上海零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多年来俱乐部在市区体育局、教育局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上海市青少年管理中心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强身健体活动场所为宗旨,在击剑特色获“国家级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学校”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与时俱进,在加强科学管理、谋求更大社会效益方面积极摸索适合我们俱乐部发展的道路。

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保持创新的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管理观,没有清醒的头脑与管理思路,没有创新的理念,没有灵活的经营技巧,就无法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俱乐部成立伊始,我们就将学校击剑队纳入体育俱乐部管理范围,作为我们搞好俱乐部工作的一种尝试。2005年为了使我们的击剑特色更加发扬光大,扩大普及面,着手进行《击剑体育文化教材》的“普及版”和“专业版”的编写工作。2008年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材再次改编,在特色项目的普及工作上又上了新的台阶。“为了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让每个零陵学子学一点击剑知识,会一点某一剑种的基本动作和要领,会观赏一场精彩的击剑比赛”的目标已经和正在逐步得以实现。在2007320的上海市“奥运知识挂图首发式暨奥运教育快车万里行启动仪式”上,我们的击剑素质操再次得以展示,为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表达了我们良好的祝愿真诚的心意。

二、以特色带动各类项目,从管理中谋求更大效益

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我们有一支经验较为丰富的教练员队伍,他们既有敬业求实的工作精神,又经历了零陵击剑从创建、发展到辉煌的三个阶段。敬业精神和职业敏感,使他们既深深感受到随着击剑项目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零陵击剑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又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从而有了一种强烈的内在的需求。俱乐部要求我们的教练员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了解和掌握击剑运动前沿的理论和信息,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努力提高训练质量。俱乐部还不断扩充力量,先后从市队的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中,选拔、引进了佩剑、花剑和重剑教练员,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先前较为薄弱的花剑在今年的第十三届市运会上摘取了一块金牌,令界内人士刮目相看。我们的教练组在2006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劳模集体”的光荣称号。

我们还将着眼点深入到周遍小学,邀请小学校长来俱乐部参观,演练,为我们发展小学生会员提供了保障。08年暑假,俱乐部开办培训班对70余名中小学击剑爱好者进行了集中辅导,在两个多月后进行的首届上海市学生运动会业余组的击剑比赛中获得533铜的成绩,加上专业组的奖牌,共获得988铜的优异成绩,为徐汇区在上海市取得金牌总数第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三、确定目标,规范运作,加速俱乐部实体进程。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目标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健身强体和场所和项目。我们零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几年来的工作,形成了以击剑特色项目为纽带,加强区域辐射,扩大对体育爱好者的吸纳和培养,同时开展了跆拳道、武术、太极拳、篮球、乒乓球和棋牌类等项目的培训班、夏令营和竞赛活动。08年俱乐部承办了上海市   的桥牌比赛。

俱乐部的工作紧紧依托学校,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校通过俱乐部的击剑陈列室,把它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新生入学,参观击剑陈列室列入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项目。

按照市青训中心的要求,规范我们俱乐部的管理坚持做到“四个一”:每个俱乐部作为协会的一个团体会员单位;每个俱乐部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每个俱乐部和依托单位签订一份场地使用协议书;每个俱乐部制定一套档案规范管理制度。

    几年来,我们零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正是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俱乐部的常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俱乐部的工作不但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俱乐部连续几年被市体育局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上海市体育俱乐部示范奖”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