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十天时间,高三学生就要迎来2010年高考。此时,静下心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冲刺,或许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语文:警惕材料作文两根“软肋” 殷其雷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室 虽然今年高考作文题型很难预料,但相对命题或者话题作文来说,学生的材料作文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确有必要。不过,在材料作文训练过程中,高中生暴露出的普遍性的“软肋”,在最后冲刺阶段,值得引起考生的警惕。 问题一:许多学生无视材料的本身特点,用一个固有的认识范畴,生搬硬套材料的意义。文章据此确立的主题,貌似与材料相关,其实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显示出思维方式的机械性。 去年高考“板桥体”这则材料,因为有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立意,于是,整体与局部这组关系就成了今年应考生笔下挥之不去的文章立意。只要看到的材料稍稍相似,头脑中就会产生短路式的反应,对原材料稍作引用后,即开始大谈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把握材料的基本特征,需要有对材料的基本分析。但许多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采取打比方、贴标签的理解方式,一步跨越了分析阶段,得出了一个肤浅乃至不相干的结论。前阶段,许多高三学生都写到过一篇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你可以指望太阳明天从东方升起,但风却从四面八方吹来。”学生们在构思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迳直把太阳认定为希望和理想,把风认定为挫折和坎坷。结果,那么一句形象而充满睿智的名言,却被写成了一篇旨在“坚持理想、克服挫折”的老套文章。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则材料中,太阳和风作为一组对应的客观物呈现到我们面前时,其基本的差异,在于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确定性以及风吹来的不确定性,这是材料本身明确提供给学生的信息。从这种确定与不确定的差异中,可以引申出必然与偶然的区别等等。而其中第一句中所谓的“你可以指望”与第二句中隐含的“你不能指望”的差异,也应在文章构思的层次中得到落实。就是说,我们可以指望那些确定的东西,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那些偶然、不确定的因素上。 问题二:不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不去梳理材料本身的逻辑框架,而是断章取义、肢解材料,误以为对材料的多角度把握,就是任取材料中的一二句话来自由发挥,显示出思维方式的片面性。 在去年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中,已经暴露出不少断章取义的弊病。不论其立意是继承和创新、是整体和局部,还是独一无二、是和而不同,有不少学生都只是摘取了其中和自己文章立意相符合的一句话来展开分析,而把材料中其它的句子弃之不顾。最近,某区有一份语文模拟卷,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据柳宗元的名篇《种树郭橐驼传》改写而成,讲郭橐驼顺乎树的自然要求来种树,所以树栽种得特别好。按道理说,这材料的题旨本身并不复杂。但学生作文时,还是走入误区,出现了较普遍的问题。他们从自己作为一个学生的立场出发,把树与人的顺乎自然发展作了类比,据此写成的文章,根本没有提及其中的种树人郭橐驼。材料本来是种树人与树的关系,在许多学生的笔下被割裂开来。这样,作文本应该可能提及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都看不到了。 还有一则材料,构想了两个对话,要求学生作文。对话是:“有人问橘子为何有许多瓤,它回答说是希望你和别人分享;又问苹果为何不分瓣,回答是希望你整个的奉献。”有部分学生,又把这则材料割裂成两半,或者写分享,或者写奉献,却没有想到,对于这样的材料,是必须把这两个对话整合起来,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分析其关系及其意义的。 数学:考前做点能力题 文卫星 上海市七宝中学 审视到目前已经做过的“二模”甚至“三模”试卷,对其中暴露的问题,不妨采用“焦点访谈”的形式,一个一个加以解决。这里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是否有缺陷,二是考试策略运用是否得当。 对知识方面的问题,可以把自己感到困难的问题集中起来,比如把做过的各种试卷、用过的参考书拿来,找出自己感到困难的一类问题,选取部分再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可以把原来做错的问题再选做一些,看看是否已经掌握,对没有掌握的问题,如果不是偏题怪题,务必要弄清原委,切实搞懂。 要特别提醒的是,这里的“掌握”是以不看答案自己能独立做出来为标准,不是以看懂作为标准。因为看懂到做出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只有独立做出来,才能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在各张试卷中多次出现的问题一定是重点,经常做错的同类问题就是自己的难点。考前有限的时间要用到重点和难点上。 对考试策略方面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失误原因,尤其要针对“会而不对”进行重点分析,看是审题原因,还是计算错误,还是因为纠结于前面的个别难题而影响了后面的正常解答,或是有其他特殊原因,都应该逐个甄别,便于改正。 近年高考对能力要求较高,在考前适当做些能力题是必要的,既能保持思维的敏捷和流畅,又能保持较快的解题速度,还能提高考试时的自信心。 能力题不完全是难题,选题应该遵循“基本点—交汇点—制高点”的原则。基本点不仅是指题目的知识点比较基本,问题的解法比较常规,还指对概念的理解要透彻,相关运算(算理、算法)要准确,定理、公式及其变形的运用要熟练。交汇点则是题目涉及数学的不同分支(比如一个题目中可能融代数、几何、三角、不等式于一体),要注重从整体着眼去考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制高点往往是常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时可以把它转化成与之等价而又是我们熟悉的问题来解答,有时则要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去发现规律或猜想出结论再证明,有时则要借助于直观或合情推理得到结论。 高考题大多数还是常规题,选做一些常规题目也是必要的。主要是训练解题的准确性(尤其要能做到一次性做对)和速度(娴熟的运算会给你赢得时间),这样能提高自信心,适应高考环境。 解答题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既要做到简洁明了,又要做到严谨有序。解答题阅卷是“踩得分点”,如果没有过程或跳步严重等,虽然答案对了,但你没“踩到得分点”,仍会被扣分。书写冗长则浪费宝贵时间,推论或计算只要保留关键步骤即可。 英语:做历年试卷 找出题玄机 汤跃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走出题海,确定弱项,针对练习 有些考生在临考前还在大量地做综合卷,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临考前的时间十分有限,再通过大量做题来筛查自己学习中的漏洞,未免耗时太大。由于英语高考从听力、语法、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六个方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考生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把握整张试卷的能力,确定一到两项有一定提高空间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系列训练,这样,有利于发现该项目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例如,考生如果把自己的弱项定位在完型填空上,那么,就应该选六至八篇质量较高的完型填空,难易程度与高考比较接近,最好是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系列训练,从中发现空项设置的玄机,提高整体把握语篇并利用上下文的信息解题的能力。 今年,上海高考在阅读理解题D篇的出题模式上进行了改革,即由原来的选择题改为简答题,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除了投机猜测的可能性。考生不仅要有整体把握文章和根据要求找对信息的能力,更要有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准确表达的能力。因此,此类题目的专项训练尤为必要。 归纳整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语法题,不难发现其测试内容均是最基础的知识,而且题目难度也不高,一道试题一般测试一个语法点。可以说高考语法的测试是不会有超出中学语法范围的偏题、怪题或过难、过深的题目的。 因此,考生在进行语法复习时,不要一味追求难题,而因力求掌握英语语法中最基本的结构,同时在复习中更应注重归纳整理,特别要注意语法各项目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关的语法知识尽可能串联起来复习,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复习连接词where时,就应该把where所能引导的从句作一个系统的梳理,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地点状语从句) I have no idea where I picked up the box of chocolate.(同谓语从句)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village where we practiced farming two years ago.(定语从句) We wonder where I was informed of his intention of furthering his education abroad.(宾语从句) It is still not clear where he got the source of his theory.(主语从句) My question is where he can find a most suitable position for himself.(表语从句) 另外,由于高考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考生还应该把语法复习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这样,既夯实了语法知识,又能活学活用,真正达到了语法服务于语用的目的。例如,考生如果把语法和翻译、作文结合起来复习,则能使自己的表达更准确,更灵活,也更艺术;与此同时,语法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研究高考,科学复习,提升能力 说到“研究高考”,许多学生往往认为那是老师的事,其实,作为参加高考的主体,学生更应该研究高考试题和其命题原则,因为只有了解了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地准备高考的复习。在临近高考的两周内,笔者建议考生做一下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使自己对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尤其要研究完型填空的空项设置规律以及阅读文章的题目设置,从而增加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最后,考生在临考前要加强英语听力的训练,目的是使自己的耳朵最大程度上适应英语的读音,从而在高考时,听英语就像听本国语一样自如。建议考前每天安排一定量听力,内容可以选择高考的听力练习以及广播电视等频道的英语节目。 【相关链接】 冲刺复习小技巧 许织云 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 拾零为整。许多同学从高一开始就有各科的“错题本”,这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把三年来累积的“错题本”拿出来,每天有计划地“精读”或“扫描”一遍。凡以前错了的题目,应该是自己的薄弱环节,知识盲点所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把重点、难点知识有机统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以点带面。在最后冲刺阶段,做模拟卷是必有的“功课”,所以,在每次的模拟卷中,如果有某一知识点存在问题,就以此为“切入点”,将相关的内容迅速地复习一下,比如,语文学科对某一作家、作品的年代、代表作、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有所混淆,就要立马看看,力求很快厘清、记住。 同伴互助。在复习的紧张时刻,有的同学因为怕浪费金贵时间,就各自奋战,而对别的同学遇到难题需要帮助的时候则不理不问。实际上,这位同学所不会的问题,也可能是自己没有遇到或“轻视”而遗漏的问题,正好可以借助这一契机进行共同攻坚克难,双方都会得益的。 自出考卷。就是仿照做过的模拟试卷,在已经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结合考纲要求,对照学科重点知识,命制一套自己认为“必要”的考试卷,并且给出答案,之后,可以与同学交流,或是交给任课教师“指点”。命制试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复习、梳理本门课程重、难点的过程。 回放“电影”。这是指在上学的路上、吃饭的间隙、睡觉之前,对每天所学习的内容如过电影一样进行“回放”、“定格”、“特写”,如果记忆模糊或是回忆不起来,就要及时查看书籍、资料,以便补充到位。 一问一答。即同座或好友之间可以经常性地针对某一专题知识相互间一问一答来复习,因为,每当临近考试,许多同学就会感到所有知识、内容似乎都已经掌握了,没有复习的必要了,出现了不知道如何复习的状况,这时候,同学间一问一答的形式就能够弥补这样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