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防范学生欺凌举报邮箱
相关内容列表
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赵毅老师
徐汇区教育系统耕耘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詹重山老师
徐汇区教育系统耕耘奖获得者-洪国华老师
 
 
 

上海市劳模集体
2007-12-06  作者(来源):零陵中学


2006年,一部反映东方击剑运动的影片《初夏》在上海和北京国际电影节放映。影片反映的内容是击剑运动在东方一所普通中学成长发展的故事。这部影片一经国外上演,引发了许多外国观众的浓厚兴趣。他们看到一项西方的贵族运动在一所东方的普通中学里被演绎得如此神奇,并成为了学生修身立德的一门学科,感到太不可思议了。虽然击剑运动在这所学校33年的发展只是墙内开花,但在国外却早已墙外飘香了。毕竟外国人所熟悉的击剑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东方文化的魅力,被创造成为一种具有东方神韵的击剑文化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特色。这所东方的普通中学就是上海市零陵中学。将这项贵族运动与东方文化神韵融会,用立德树人理念铸就剑魂的,是一支平凡普通却奋进创新的教练团队。这个由9人组成的教练团队是用一种奉献的精神、创新的理念、执着的追求和顽强的信念,构建起了体教结合系统工程,在以体促教,在教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创造和取得了斐然的成果。

创建于1974年的零陵中学击剑队,在党和国家及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先后孕育或输送了运动健将7名,国家和市级教练、运动员及国际级裁判共20名,大学生运动员百余名。学校5次获全国体育先进单位,获“2002——2006年度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集体”、“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及市击剑协会先进集体,教练组获2004——2006年度上海市劳模集体。历获全国及市比赛金牌百余枚。曾独立承办过国家级比赛,多次代表中国参加过国际比赛。1984年,教练组将击剑知识和技能融入体育学科;1986年,教练组自创击剑素质操,并从中升华出大型击剑素质操,在2001年的市八届中运会及第三届中国上海艺术节上展演,受到市、区各级领导及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同年被国家教委和体委命名为高水平运动队后备队;1995年创立学校击剑体育文化理论,在《上海体育科研》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2000年被国家教委和体委升格命名为二线运动队;2002年受命成立的零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历年来市体育局考核中,均获优秀或一等奖。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辉煌成果的背后凝聚的是三代零陵击剑教练在构建体教结合系统工程中付出的心血和创新的智慧。要取得高水平运动成绩,离不开新时代高素质教练团队实干创新的行动、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铸剑树人的意识,离不开新时代高素质教练团队对击剑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创新。

零陵击剑运动从硬件到软件,都是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精良。但作为击剑运动项目的基层普及单位,创建和发展这项运动的条件从一开始不可能很优越。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训练、比赛所需的器材严重不足。在训练器材和经费紧张的条件下,平日训练损耗的器材从没有被废弃,而是专门由一位教练利用业余时间默默无闻地拼、装、修。这位教练就是身材矮小、心灵手巧的花剑教练方保平。

方教练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土工程师”。他现在所带的花剑队员是年龄偏小的小队员,好动难管,但他却甘愿做好小队员的身体素质基础训练。他循循善诱,让小队员乐学愿练。他有一套“修剑”的工具,平日里谁的剑出问题,找他准能解决。他没有系统学习训练器材的维修知识,凭着年轻时一股子钻研的劲和一双勤劳的巧手,将一把把残剑变为锐剑,让它们继续打造磨练一批批队员。他执教新队员用剑时,经常教育新队员要爱惜自己的剑,告诉他们如何保护好剑头,教育他们要把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面对繁忙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工作,方教练经常风趣地说:“调节剑头,是我个人调节状态的一种方式。”尽管现在训练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但这种爱剑惜剑的节俭传统在教练班子里没有丢。节俭是一种为人的品质,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更是教练组共同的训练管理理念。教练组往往让自己的队员从一把残剑的身上领悟勤奋刻苦的精神,又从一把残剑身上看到自身需要付出的代价,没有磨损的剑是不可能被打造成经得起考验的剑,击剑队的整体成长,靠的是这样一种无形铸就的剑魂。

刻苦钻研,自学成才,是击剑教练组老一代的优良传统。被称为“土专家”重剑教练凌齐奎,从1964年零陵中学建校开始就在零陵任教,是零陵中学击剑运动第一代教练。1982年,当时44岁的凌教练刚刚开始操剑,作为篮球本科毕业的教师,他对击剑这个项目的了解完全是空白。没有现成的教材,他就利用课余时间白天到市体育宫看正规教练带队训练比赛,晚上对着家中的大橱摆姿势、练步法。没有剑,他用吃饭的筷子来回模仿训练。他一面到市队观摩学习,一面琢磨自己的训练套路。这样一位超龄的“老学生”感动了当时市队教练,当时的王深钰和李秋成亲自耐心指导他。得到专家指导的凌教练更加拼命的钻研击剑运动。1987年,凌教练得到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重剑和花剑教练员培训班学习的机会,但儿子还不到一周岁,家里非常需要他在家照顾。面对心爱的家人和痴迷的击剑运动,他选择了后者。培训期间,当时国家队领队凌厚儒和李秋成就说他:“一个土专家,学得很卖力,年龄这么大,要求还这么高,实在不容易。”刻苦钻研是一个“土专家”成长起来的可贵品质。在带队训练过程中,凌齐奎不断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徐汇教育上多次发表论文,并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领悟的击剑理念贯穿于育人工作中。早在1986年,他就将击剑运动的基本动作融会于体育课教学,向全市开了一堂公开课。后来,在他和其他教练的共同努力下,击剑素质操诞生并在全校普及推广,成为零陵校园以操普剑的一大特色。凌教练虽然退休返聘,但只要是自己带队训练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哪怕血压很高,他也一定到场,因为这里有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心血和汗水。

老一代击剑教练员自学成才的传统在教练组的发展梯队中也延续了下来。学校自培的教练员钱立骅就是这样一位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的年轻的击剑教练。他田径科班出身,击剑不是他的专业。钱立骅是在参加工作的10年中通过学习培训,取得了上海市一级裁判员的资格。现在他已经能独立担当上海市击剑比赛的编排任务,并在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大型比赛的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说零陵中学的击剑教练组,一半出身都是业余自学成才的。但有一位从贵州省队举家来到零陵中学的专业击剑资深教练,扎根零陵基层,一干就是15年。他就是共产党员、重剑教练曹荣根。

曹教练曾经是活跃于击剑竞技一线的教练员,为国家队输送奥运人才,培养的许多运动员都曾取得亚运会冠军。他曾问过自己:“来零陵要舍什么取什么?”他用15年的行动回答自己:“舍去省队总教练待遇,甘做一名普通的基层教师,因为击剑事业需要从娃娃抓起。”他根据业余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设计发挥业余运动员特长的奏效训练方法,帮助队员树立信心。例如,针对反应速度慢的重剑运动员,与对手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节奏,打时间差,扬己之长弃己之短。“超越自我,启发思路”,这是曹教练奏效训练的法宝。

2002年,曹教练妻子患上失眠症,24小时不睡觉,需要家人照顾。当时没有退休的曹教练白天要忙学校体育课教学,学生放学后又要继续带队训练,晚上还要护理病中的妻子。整整3年,凭着一种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他没有向学校请过一次事假,年年带队年年出成绩。作为专业击剑运动资深教练,他主动提出要从招生选苗、理顺竞训学三者关系等方面建立起保障机制,提升击剑体育文化理论。在他和其他教练的积极努力下,学校击剑素质操的编排,校本教材的开发都得到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有了更广泛的实践根基。

从专业运动员到专业教练员,是许多教练成长的轨迹。零陵击剑教练组新生代花剑教练沈萍就是这样一位通过角色转变而成为学校花剑专业教练。她特别懂得运动成绩不好对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刚来零陵做花剑教练,她接手的学校花剑队,从专业角度看,没有一个队员身体素质符合在花剑运动上出成绩。而花剑项目从地方到国家,历来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击剑项目,因为中国打花剑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多,水平也很高,这就造成一个既定的事实,零陵花剑队要想在高手如云的大型比赛中出成绩,几乎难于上青天。

队员身体素质既然不能与专业队比,训练方式更不能按专业队来要求,这就要求教练讲训练方式方法和科学的心理调节。沈教练首先打消的是队员的自卑心理。她以“再差的运动员也有闪光点”的理念,发掘队员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平时认真训练,比赛时全力拼搏。她经常对队员说的一句话是:“平时你们可以当我是姐姐,比赛时一切都要听我的。”当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望着自己的这些队员时,那流露着关爱、鼓励和自信的眼神,深深地印在队员们的心里。那里有一股力量,支撑队员们向冠军梦想进发。

平日训练中,沈教练将心比心关心每一位队员,带领花剑队不到一年,她以严格的要求,耐心的指导和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每次的训练。就在市运会比赛前,她生病开刀住院了。住院期间,她五点多钟收到一位队员赛前发的一条短信:“教练,你今天来吗?”她心里一时不能平静,最后还是决定到比赛现场为队员们加油鼓劲。赛场上,透过头盔面罩,赛场上的队员看到了教练的身影和那双充满期待和力量的眼睛。想起平日训练时教练的教导和鼓励,他们感动了。面对强大的花剑对手,他们无所畏惧。沈教练带着花剑姑娘们一路搏杀,冲进决赛,并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实现学校在市级比赛中该项目冠军零的突破。事后,当有人问她为什么生病还来看比赛,她很平淡地说:“队员到哪里,自己就要跟到哪里,不要让自己的队员有任何顾虑。”她的言行无形之中将一种师生关爱之心注入到花剑队员们心底,这种关爱的价值不再停留在摘金夺冠,而是让队员从自卑向自信转变,这种转变无论对“竞技比赛”还是对“人生竞争”,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

登上领奖台的队员和她都非常激动,但作为新生代的花剑教练,沈教练非常清楚,自己所带花剑队虽然问鼎成功,但绝不等于学校花剑队已经有质的飞跃,她清醒地认为,决定比赛胜败的关键还是自身实力的提高和赛场机会的把握。

同属新生代专业教练的重剑教练陈晓燕,与沈教练一样,都因忙于训练比赛,一再推迟自己的婚期。她们两位年轻的女教练带给队员的是亲和与严格结合的教练风格,给零陵击剑教练组带来的是生机和活力。

如果说教练员从业余到专业的成长,需要的是自身勤奋钻研的磨剑意识,从新生到成熟的成长,需要倾心关爱的铸剑意识,那么教练员们培养每位队员健康成长,则需要立德树人的剑魂意识。

零陵中学击剑教练组里佩剑教练三人组詹重山、王伟、郭嵘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零陵击剑队要想在当今强手如林的击剑领域里,争得一席之地,为学校创造特色,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祖国争得荣誉,就一定要与时俱进,坚持走立德树人的文化创新之路。击剑教练组经过30多年的磨练和积淀,逐渐创造和丰富了自己独特的校园特色文化——零陵中学击剑体育文化,并使之成为学校在赛场上勇夺金牌、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升的致胜法宝之一。

现就读初二(2)班的吴皓含同学,从小喜欢击剑这项贵族运动,但在击剑特色班里,他体弱多病,还经常出鼻血。针对这种情况,王伟、詹重山、郭嵘三位教练首先从饮食文化方面着手,对他及其家长进行指导。教他多吃清谈去火的食物,多喝以金银花、枸杞子等为主配伍的汤药。经过半年多的调理,吴皓含同学不再出鼻血了。在身体逐渐强健起来的同时,他的性格也开朗起来。每次训练完回家后,他总是兴奋地对父母大谈在击剑馆练剑的过程。这时的吴皓含已经对执教的王教练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很希望有一位教练能在公开场合表扬他一次,哪怕单独表扬也行。王教练看透了他的心思,故意无视他的存在,一次也没有表扬过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吴皓含失望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在一次训练完回家洗澡的过程中,他对着镜子中强健的自我,放声大哭起来。他的父母亲吓坏了。询问了什么原因之后,他父亲明白了儿子的心事。他母亲心急火燎地来找他的几位教练。教练们听说了之后,报以轻松的一笑。他们知道期待中的火候到了,从此就开始用更高的心理文化层次来调教吴皓含。

王教练找来吴皓含,和他促膝谈心,指出教练之所以不表扬他的原因:击剑训练成绩平平,学习成绩平平,每回观看击剑比赛的次数也没有超过教练规定的要求……王教练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击剑不光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击剑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超越”——超越前人,超越别人,超越自我,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作为学生兼击剑队员,要学习,又要训练,肯定比一般学生要辛苦,但为什么有些队员能击剑拿金牌,学习拿状元呢?这说明人的潜能是可以开发的。这种潜能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人的精神状态好,那么即使高强度的训练,也不会感觉疲劳;反之,则会感觉疲劳不堪。王教练的话让吴皓含猛然清醒,他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于是奋起直追——在击剑馆里刻苦训练,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每回市里有重大击剑比赛,他个人观看次数远远超过教练的规定,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时,王教练不失时机地当众表扬了他。吴皓含同学的脸上,绽出了春天般的灿烂笑容。现在的吴皓含不仅学习成绩拿班级第一,而且在击剑比赛中荣获全国团体佩剑第3名(他有冠军的实力,全国第3名是教练组的安排)。吴皓含的家长一再表示:是教练组教练们耐心和细致的教导,才让孩子每天心里都装满着阳光和活力,把孩子交给零陵中学,放心!

击剑教练组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在赛场上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詹重山、王伟、郭嵘三位教练培养的击剑队员,光金牌就拿到50余枚。

立德树人的剑魂意识,是零陵中学击剑教练组通过实践创新总结的体教结合系统工程的灵魂。剑魂一旦铸就,人将终身受用。无论队员是考进大学,还是踏上工作岗位,那种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热爱生命,懂得生活的剑魂始终伴随着他们。像研究生毕业后现任交行总行总策划的顾翌乐,他在零陵中学连续多年夺得市级重大比赛佩剑金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高中时入党,考入上大后,不仅担任学生会主席等职务,还连续夺得全国大运会等佩剑金牌;曾经在1989年获得市少年击剑锦标赛团体佩剑冠军、个人佩剑冠军、精神文明奖,1991年上海市击剑锦标赛团体佩剑第二名等的王伟,虽然没有考进大学,但凭着剑魂意识,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招聘会议厅经理的过程中,击败了包括高学历者在内的所有对手,成功受聘为会议厅经理。

剑魂的铸就既要通过个体培育,也要通过集体来培养。零陵击剑教练组善于营造击剑体育文化的氛围,在学校领导和击剑俱乐部的精心部署下,通过创建击剑队团支部,成立击剑教练组党小组,加强了组织队伍建设,发挥了团队引领的作用。

为了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击剑教练组就着手将击剑知识和技能初步融入体育学科,达到以特色育人的目的;同时他们还将击剑知识和技能融入体操,创立击剑素质操,以击剑素质操这种击剑体育文化的形式在学生中全面普及击剑运动常识,传播击剑体育文化的知识,灌注击剑体育文化的精神,提升击剑体育文化育人的效能。从1991年由击剑基本动作编成的团体操到2001308人的大型击剑素质操,每次展演都是零陵击剑体育文化的发展的见证。大型击剑素质操先后在市八届中运会和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亮相,引起各大媒体关注报道。市区各级领导在观看展演后都予以了充分肯定。

在距北京奥运507天之际,零陵中学派出了八十余名击剑运动员,将这一知名度很高的大型团体操高度浓缩,在北京奥组委和教育部共同举行的奥运知识挂图首发式暨“奥运教育快车万里行”启动仪式上,用507秒的时间,富有神韵地展示了击剑运动风采和学校体育文化的韵味,充分展示了击剑作为奥运项目的独特魅力。零陵中学击剑素质操已经成为上海奥林匹克教育成果的一大亮点。

大型击剑素质操的展演成功,向社会展示了零陵中学在构建体教结合系统工程中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的新风貌,展示了零陵中学师生团结奋进的亮丽风采。零陵中学击剑教练组通过自身的文化创新,铸剑树人,向社会传播了一种先进的文化样式,树立了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光辉典范。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