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此次初三化学期中考试的题型与中考题型相似,考点与二期课改的考点逐步接轨。试卷难易程度适中,分数比例按照易中难8:1:1的原则分配。知识点考核全面,综合考察了学生的审题、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对此次考试分数不满意,与去年相比名次下降,仔细分析试卷,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分数可以提高。 考卷总共分五大题,第一大题是填表题,得分率86.53%。主要是考察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有符号的意义以及物质的名称和分子式的书写,出现的错误主要是:1.审题不清,写元素符号1.审题不清,元素符号看成元素名称;2.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分子式的意义混淆;3.物质的分子式不会书写。 第二大题是选择题,得分率77.71%,主要考察两种变化、物质的分类、分子原子、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价的计算、仪器的基本操作、氧化反应、元素组成物质、微粒构成物质,出现的错误主要有:1.基本概念不掌握;2.不能灵活运用;3.实验仪器的操作不注意细节。 第三大题是填空题,得分率78.40%,主要考察空气的成分、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现象、元素的分布,出现的错误主要是1.基本概念不掌握;2.空气成分不了解;3.不会看图。 第四大题是实验题,得分率73.92%,主要考察氧气的制取及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气体收集方法,出现的错误主要是:1.实验过程不掌握;2.实验操作要点不掌握;3.不会根据已知信息解题;4.不会分类比较和归纳总结。 第五大题是计算题,得分率66.94%,主要考察分子量、原子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物质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出现的错误主要是:1.不知道相对分子质量即分子量;2.元素的质量比计算不过关。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研究考纲,仔细研究考点,研究双基内容,让学生做熟考纲上的题目; 紧抓差生不放,争取把知识点日日清; 加强双基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一 一、学生情况: 理科思维不够活跃; 基础薄弱,初中化学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刻; 学习习惯不自觉,不主动; 由于对学科重视不足,有一定差异。 二、试卷情况: 年级平均分:73.23,标准差:11.55 由于教学进度调整,落后于兄弟学校; 联考会议因故没有参加,虽会后联系,了解大致考试内容,但对考察内容理解不全面(过量计算(得分率:38.44)和差量法(得分率:36)这些高中新计算方法以及实验题比重降低)使学生对于试卷相应部分问题解答情况不佳; 个别题目对于高一新生具有一定难度; 三、答题情况: 除去部分题目为前述原因(如选择题4等); 第二大题前几小题基本计算——学生基本能力练习强度不够; 部分题目表现出学生学习习惯造成结果; 难题理解不足,表现出理科思维上训练不足,体现出学生习惯于初中化学教学,没能适应高中教学中的大思维量; 四、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难度的平衡性的把握; 教学中理科思维的培养,要立于双基的扎实; 教学反馈的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紧抓; 五、解决方法: 1)仔细分析每小题得分情况,寻找到个别学生答题情况,一对一解决疑难; 2)对普遍存在问题的知识环节,进行了复习巩固的课时安排; 3)编制对应的期中考试反馈练习,给学生强化练习; 4)对学生学习理科的方法进行一定指导; 5)针对落后学生,进行补缺补差; 6)在以后教学中,对于习题选择,进一步衡量难度和深度要求,注意平衡性; 7)在教学中继续贯彻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侧重,注重以三年的发展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学习。 高二 本卷均分67.40,从均分看四个班级相差不多,比较均衡。在六校里排名第三,但和前两位差距较大,有8分,却和第四名几乎没有差距,形势不容乐观。从分数分布情况来看,尾巴比较大,主要是借读生和击剑队员。四、五十分的共有17人,是下阶段重点对象。 整张试卷做了每小题得分率的分析,从知识点考察来看,体现出学生单一知识点基础较好,但综合及应用能力欠缺的问题,特别在审题上,跳读及对题意的把握能力很差。 周期表应用共有五题,其中三题得分率不及格,客观原因是进度慢,考试前只讲完了内容,没来得及训练相关题型,主观上分析学生问题就出在审题、回答问题不规范、漏解上。 整张试卷的难点是实验题,也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两题得分率只有0.24,0.30,其原因是1、学生思维不到位,没有思路,即使少数学生有些思路也不能表达到点子上;2、上课时重视基础题的训练,对类似的实验题没有经过练习;3、出题较难,是高考类型的题。 计算题得分率也很低,反映出学生两个问题:1、应试素质问题,前面的题不会做,影响后面的解题思维,2、害怕计算题,索性不做。学生的心理浮躁,懒,不愿意分析题意是重要原因。 措施:差生继续“人盯人”;想方设法要在课堂上进行高考渗透,否则忽略好人,对高三教学有影响。 高三 本试卷均分101.3,最高为126,最低为41,优良率13.2%,及格率79.3%,两极相差悬殊,现分析如下: 本卷主要范围在两大块:有机和原子结构。覆盖面齐全,题目有些难度。整体特点是以高考甚至稍高于高考的要求来考察学生,个别题目条件隐藏的很巧妙,稍不留心就掉陷阱,加之有机的复习已经告一段落较长时间,学生也开始淡忘或生疏,这也是学生感到整张试卷做的不是很顺利的原因之一。 第一大题的5个单选题,是很基础的题目,也就是送分题,同学们做的还不错,得分率较高。第二大题的选择,在个别题目上,同学们的理解和运用相对较弱。例如:第6题相对原子质量和丰度不理解;第9题周期律和能量的结合使之形象化理解有困难;有机物通式的判断规律模糊生疏;13题有机除杂的实验试剂选择欠缺。第三大题的多选题,漏选误选在多项选择中失分厉害,这也是每次测验表现出来的特点。同学们在四个选项中只能排除两个,无法再用所掌握的知识确定最后的正确选项。第四和五、六大题在填空中审题不细不精甚至漏掉限制条件是失分的一大原因。另外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描述上缺乏规范性,在实验题中,看似简单面熟的题目但改变了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学生就回答的五花八门,没有真的从考察点出发抓问题的实质。第七题是计算题,本次计算难度不大,但注重计算方法的考察,基本上把几个重要的方法均概括在内,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分子式(量)法,关系法等。只要能对技巧熟练就不是问题,可反映下来也不尽人意,得分率不高,分数全失的人也不少。 学生方面,我感到本届化学班,虽然属于两大理科班之一,但基础太差和理解力太差的人还是很多,就出现了已经有过的8次大小测验中七人次连续6次不及格,一人次8次均不及格的现象,导致均分拉下很多。针对以上情况,找本人单独讲解辅导,单独谈心,和家长单独交谈等措施,但效果甚微,倍感失望。还有4、5个同学始终不稳,忽上忽下,很难判定最终怎样。在学生的平时练习中,我还发现他们的抄袭现象,这使我思考他们的学习目标真的明确了吗?学习态度真的积极了吗?师生的努力真的同步了吗? 综上所述,让我感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重复已复习过的内容,哪怕已经暂时的掌握也不能掉以轻心。在课堂上理解了但并不等于就能再现卷面上,所以也要加强典型题目分训练,在复习中还要加强学生的表达和分析实验能力。适当的面批和个别辅导还是应该进行下去,对症下药引人而异的讲解是目前时间紧张有限的前体下提高分数的必要措施。当然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对学习的认识似乎更加重要,学生也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