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防范学生欺凌举报邮箱
相关内容列表
精益求精 趋向完美
 
 
 

英语教研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与展望
2007-02-25  作者(来源):零陵中学 张俭莹

总结一下我们英语组过去一阶段的工作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和目标。前一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的展示课和公开课,组内16位教师全体参与了这次

持续了大半个学期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大家虽然都很辛苦,但效果应该说是不错的。

这次开展的全校性展示课、公开课,我们英语组里从中青年教师到新教师都大胆地开出了一些有特色,有内容,体现出自我教学风格的课。他们各展所长,各领风骚,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课的类型和角度也丰富大胆,既有新授课、技能课、检查课、巩固课也有一些专题性较强的课,如阅读课、翻译课和写作课等等。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我们学校英语老师的业务水平和英语语言的素质。

从年轻老师这方面来看,她们的基本功,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言语的表达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只是在对于课本及材料的把握和处理上欠缺火候。我们都知道上课的第一个步骤是备课,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作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这三方面的工作。而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教师应认真地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钻研教材应该有一个深化的过程,即“懂”、“透”和“化”三个阶段。“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透”是指要透彻地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及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然后才是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把已掌握的教材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

象“JOB INTERVIEW”、“SURPRISE IN CLASS”、“CHAIN STORES”等几堂课,我们都从中看到了年轻一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闪光点和无穷的潜力以及她们所独有的对学生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而教师应该是个研究者和探索者的角色。更何况我们身处在二期课改全面铺开的风口浪尖,我们教研组下一步的工作要点和重心应该是在校、教学处领导和教研组、备课组共同研究、参与下,认真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聚焦课堂,在新的牛津教材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教法, 并制定了“吃透教材,聚焦课堂,培养习惯、指导方法”的优质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探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解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和教师实际所需的提升,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因此我们组拟定了以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为中心,以教材研究和教法探究为抓手的校本培训的方针。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一、吃透教材,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现在随着牛津教材的全面使用,词汇量的扩大以及语法教授顺序的调整,单凭以前的经验是不足以应付大容量的日常教学的,所以我们要求每位教师熟悉牛津教材大纲;提前通览全套教材,通读即将任教的全册教材,明确其地位和作用、明确其指导思想和知识体系、明确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做到对教学工作要有超前性,备课工作要有前瞻性,对教学工作心中有数,很好的把握教材的意图和学科教学的双基要求,使教学的随意性得到有效的控制。传统的教材和教研模式缺乏科研含量,往往只停留在经验型的教学指导或者某种既成教育教学理论的推广等,没有创新可言。而新的牛津教材要求每位教师在拥有扎实的专业语言素养的同时钻研教材,开发和利用教材,梳理每一学年阶段的知识体系。例如在高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和形成一套适应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听课、笔记和预复习方法以及完成句法结构的总结复习和定语从句等语法现象的引入;高二阶段主要解决非谓语动词这一较为复杂的语法难点和重点:到高三阶段除了完成名词性从句的教受外再进行一至两轮的总复习。我们组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年轻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教学经验,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而这一片教学的新天地正有待她们去开发和探索。在这种开拓的过程中,她们会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也将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这项工作将是我们下一阶段花长时间和大力气的巨大工程。

二、参与者的角色:从观众到主角

教师不再是活动中的观众,而是活动主角。每次教研活动或听课之前,我们都将要求参与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明确研究的主题,熟悉教材的内容。听课后,组织小组参与式讨论。让每位教师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机会。在评课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提问,请上课的教师或备课组长解答。教研组长不再是指导者,更多的是参与者。教师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逐步提高,研究的气氛也会更加活跃起来,教师们过去是教研活动的观众,现在是教研活动的主人。为了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研中来,我们将通过校园网上开辟的教研论坛,把每次活动的上课教案、讨论记录、听课笔记通过网络传输给广大教师,让更多的教师来学习、评议,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改进我们的教研活动方式,真正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学研究过程,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是提高我们教研活动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从单一集中教研转向校本教研与备课组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模式。

我们的校本教研应立足本校实际,解决本校比较具有个性或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开发新教材,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以校为本的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的共同作用。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以校为本的教研,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备课组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调整教法,共同分享经验。牢牢抓住从备课组到教材再到课堂再回到备课组这条主线。然后才是跨年级的协调,合作,乃至融会贯通。

(一)自我反思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校本教研只是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基本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材和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比如现行的牛津高一教材又是一版新的试用本,其中可能会有一些考虑不周或错误的地方,所以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和批判性。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并且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进行迅速调控。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一个语法或一个UNIT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备课组的探讨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总之,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

(二)备课组内的同伴互助

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主动的与同备课组的教师进行合作性的切磋和探讨,可共同分享经验,也可共同探究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其实早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开展并有待在今后进一步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加以巩固。教师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学校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

具体的活动方法有:①对话。可交换信息、可共享经验、可探讨、可辩论、可质疑、可答疑。②协作。备课组的几位老师,共同承担某个实际问题的研究。有共同的研究目的,也有各自的研究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③帮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指导新教师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的教师,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基本要求。同伴互助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是校本研究最本质的活动形式。通过同伴互助这种群体性的研究方式,才能改变教学研究中“单打独战”的局面,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才有所依托。

以上只是我们关于教研组建设和校本培训一点粗浅的意见和看法,还不够成熟完善,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操作中不断的改进,积累更多经验。

                                        (编辑:蒋静)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