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相关内容列表
思考感悟,续写新篇:零陵中学举行学期工作总结大会
成就辉煌看十年:零陵中学举行喜迎党的“十八大”专题学习活动
关注教研组建设:零陵中学举行校长述学讲座
争创在平日,奉献在岗位:零陵中学举行11学年文明组室创建交流活动
零陵中学开展高一年级教育教学视导工作
零陵中学教工大会举行“南海问题”时政讲座
零陵中学举行年段主题分层德育实践课题成果交流暨结题仪式
爱与责任:零陵中学举行师德素养校本培训讲座
如何撰写案例:零陵中学举行校本培训讲座促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内涵,持续发展:零陵中学教工大会解读新学期工作要点
总结反思,促进发展:零陵中学学年工作总结大会日前举行
光辉的旗帜:零陵中学举行党史教育宣讲活动
“让党史告诉我们”:零陵中学开展党史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零陵中学举行英语教研组校内公开研讨活动
零陵中学教工大会举行“两会”精神时政报告
零陵中学教职工集体学习《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谈学校办学,话教师发展:零陵中学举行校长述学讲座
强化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零陵中学教工大会解读新学期工作要点
零陵中学学术节举行“以学定教”有效教学经验分享会(图文)
零陵中学领导班子学实活动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会日前举行(图文)
 
 
 

聚焦课堂教学,关注教师成长
2013-04-07  作者(来源):国庆波

当代教师遇到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需要呼唤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参加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聚焦课堂教学

1、聚焦——构建优质课堂。

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积淀学习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课堂,这种课堂既有优秀传统教学成果的继承,又有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体现和落实。为此我们提出“聚焦常态环境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常态就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以集体备课为引导,以教师个体设计为主角,建立各学科较为优化、有效的,落实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且这些理念、策略、方法等能够在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借鉴或者复制,成为自己教学的一部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程间整合起来,让学生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让课堂互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

2、聚焦——提炼高效教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课改的核心;互动、生成、体验、整合等教学策略成为课改的途径。

创设情景,设计问题

学生参与,体验生成

信息反馈,归纳总结

解决问题,思维提升

深化提高,拓展创新

3、聚焦——研讨好课的基本标准

好课:扎实、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永远要关注的两个维度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 (五个“好”)

1)、好课要有德。课堂教学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课堂教学就是要追求这样的境界。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其实有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树立全面育人意识,全面了解并亲近学生,使学生喜欢你,有德的教学才是踏实的教学。这里有德不是指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指:关注学生学习心情、态度、习惯,关注学生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让学生会倾听、会观察、会尊重、会欣赏、会助人、会共享、讲文明、讲道理。

2)、好课要高效。有效是衡量好课的重要指标,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3)、好课要民主。民主不是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这就要求教师抛开预设教案,从学生的动态变化中去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但是动态生成还是要有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以目标为导向,对学习过程中不理想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进行匡正,对游离教学目标较远的学生及时调控-----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质。

4)、好课要求实。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有不优秀的学生。教学中,要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一堂课留有些“缺憾”,几多“瑕疵”,不是教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真实的课才是好课,教师就是在挑战、疏漏、欠缺中不断反思与修正、完善中进行专业成长,生成了自己的教育智慧。

5)、好课要策略。

有效学习策略:在学习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进行选择,处理好自主与接受、探究与结果、合作与独立的关系,不能够一味地自主、合作、探究。该讲评的老师一定要精彩地讲评,该总结规律、结论的一定要总结规律、结论,该独立思考的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决不能够取代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

目标导向策略: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要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础,以过程和方法目标为主线,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有机渗透。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学生奠基未来生存能力的储备过程,然而价值观的形成、能力发展的共同载体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没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过程的体验就显得很苍白,价值观的形成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课堂教学在重视过程和方法、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同时,也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某些学科甚至还要侧重一些。

 “双主”教学策略: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格局,形成“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学新局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教师却理解为把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以学生的喜欢方式或者心理需求为目标,学生做的对错都一味表扬,学生的判断有误也不加以纠正,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也不加制止-----,其实这是对主体地位落实的一种严重扭曲,其实真正的尊重主体,应该是表扬中有期望、鼓励中有扶持、合作中有独立----。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主导和主体相互启迪、相互提高,共同生成的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理念强调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管理者,其实还应该加上这样的话,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者,是思维的引导者,差错的矫正者,是非的明辨者-------,唯有如此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才不会顾此失彼,无论何时双主教学策略永远都不会成为被抛弃的教育智慧。

资源优化策略: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现在各校有大量的资源,主要有图书室的文本资源(教学设计、课例、优秀教学论文、教学经验等)、光盘资源,卫星下载资源,由于受媒体中心论,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影响,在资源的使用上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不是从有利于教学、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角度选取资源、整合资源、而是从华丽、美观、热闹的角度选取资源,课堂教学成了电影放映,课堂教学结束学生记住的不是学习的重点,而是自己的兴趣兴奋点,因此我们鼓励使用现代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考虑资源的优化问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跨越。

适度的练习策略: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就是讲练习和复习的重要,这是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我们不能够抛弃,反而还要继承,我们反对的是过度的、机械的、大量重复的练习。而今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将练习简化为动口不动手,动手不动脑,很多教师甚至不设计练习、没有练习,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行为。为此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给练习应有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要“学、讲、练”结合,并进行必要的反馈矫正,课外布置适量巩固性、拓展性、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的问题,这才是沧桑正道!

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我们有过辉煌的成绩,也有过沉痛的教训。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以教材为主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深度的解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智者,有一句话讲与智者,自己也会变成智者。教师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对文本、对教材、对自己的超越,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开发适合本班级学生的校本课程,成为使用教材的智者,创造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要大胆尝试,推出一些个性化和特色化的课堂,比如读书汇报课、思维训练课、学科整合课、作文指导课、实验探索课、综合实践课等,这些课活而不乱,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发展自我的舞台。

4、聚焦——把握学得最佳的时机(十个“当……时”)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激发兴趣)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精力充沛)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方法灵活多样)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激活思维)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实用价值)

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亲自体验)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信托激励)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明确努力方向)

当学生能有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能力迁移)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亲师信教)

5、以《诸子喻山水》教学实录为例理解上述内容:

(古筝曲停)

师:有谁知道,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支曲子是——(以音乐智能激趣导入)

生:(已经看到课件上的文字,很得意)《高山流水》(以学生已知欣赏激趣)。

师:对,这是中国音乐史、乃至于文化史上最负盛名的一首曲子,它见证了一段旷绝古今的生死友情。今天就让我们伴着这悠扬的旋律,一边想象着万古长青的巍巍群山和环绕其间的潺潺清流,一边尝试着走进往圣先贤的内心世界,去协奏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乐章吧。(教师以优美的导言激趣)

(板书课题:诸子喻山水)(引入自然)

师: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题目。“诸子”又叫“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对此,我们或许并不陌生,比如初中时我们学过的《天时不如地利》、《孔孟论学》,均出自儒家。而今天的课文将涉及哪几家?(以常识问题启思)

生:儒家、法家、道家、兵家、杂家。

师:除了这五家之外,根据之前所发的周读材料,我们知道诸子百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墨家、纵横家、名家、农家(许行)、阴阳家等。本课中,诸子借助于山水意象或与山水相关的事物,从人生哲理、政治思想和军事艺术等不同角度,阐发了其理论主张,展现了先秦思想家丰富多彩的哲学思考。

师:有谁知道“喻”字的含义,课题怎么解释?(以解词巧破题意)

生:“喻”就是比喻的意思,课题就是“诸子以山水为喻阐发哲学思想”。

师:(板书“比喻”),除了“比喻”这个意思之外,“喻”在古汉语中还有没有其他意思?比如成语“家喻户晓”中的“喻”字是什么意思?

生:知道、明白。

师:(板书“知晓明白”)所以,“诸子喻山水”首先是“诸子喻(于)山水”,从山水中领悟诸多鲜活的哲理,然后才有“诸子喻(以)山水”,以山水设譬作喻来启迪世人。我们今天不妨就从把握山水特点入手,去领悟诸子所揭示的哲理。(解题精到)

师:本文中选自儒家的有两位、五则,选自道家的有一位、三则,从篇幅而言相对较多,编者这样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或许与这两家在中国文化史的突出地位有关系。那么我们不妨就从儒家的山水开始步入先贤的内心世界吧。请大家把出自《论语》和《孟子》的五则找出来,配合着《高山流水》的旋律,轻声诵读一遍。

生:(播放《高山流水》,齐读第一则和第四至第七则)

师:我刚才注意到一个细节。大家在读完第一则后,有个翻页的动作,因为同样出自《论语》的三则中,夹进了《韩非子》和《管子》的两则,使这三则出现在了两页上。为什么会这样呢?(无疑而问,却有弦外之音,引人思辨)

生:(茫然无解)

师:其实这是一个没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我们这套教材前后出过两版,今天这篇课文在第一版中分见于两篇课文《诸子喻山》和(学生插话《诸子喻水》)《诸子说水》。两篇课文合并的时候,编者在《诸子喻山》中选了三则,在《诸子说水》中选了八则,编成了我们今天的《诸子喻山水》。其实如果我来编的话,我会将这十一则按照流派来分,而且会将其中的一则置于全文开头,因为它兼及山水,而且简洁明确,它是——(教者点拨,恰到好处,培养学生整体阅读意识)

生:第四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师:“乐”字的意思是——(抓文眼追问,环环相扣)

生:爱好。

师: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智者和仁者一定是在临水自照、悠然见山时,从山水中窥见了自己。那么山水的哪些特点让我们想到了仁者和智者呢?(紧扣重点设问,调动学生思维)

生:山和水相对而言,山更倾向于静态,而水更加有动态。(抓住特点)

师:(板书“动”、“静”)更准确地说,山是沉稳厚重的,而水是灵动不据的,这正像是仁者与智者的区别。所以这一则中的“动”与“静”可能不是指行动上的动与静,而是指——

生:心态从容安静,思维活跃敏捷。(分析理解,准确到位)

师:那么,孔子更倾向于让我们成为仁者还是智者(板书“仁者”、“智者”)呢?(二难选择,问题有深度,启发思考)

生:应该是智者吧?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先说的是“智者”。

师:这个理由成立吗?原文用的是什么关系的复句?(以语法知识巧妙纠偏)

生:并列关系。

师:那说明——

生:仁者、智者是并重的。(理解到位)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两张照片。(ppt展示清华大学雕塑小品“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这件雕塑作品位于当今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校园里,它是由水利系65届校友共同捐资建造的,它的名字就叫“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看看山水在这里构成了稳定的什么形状的?(师举起两手比划)(借助幻灯图片,以视觉智能拓展思维)

生:(脱口而出)三角形。

师:是“人”字形好不好。正如《诸子第十》中所言,孔子“讲学的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这尊雕塑以“人”字结构的造型,形象地诠释了这句哲言的内涵——孔子的立“人”思想(板书“人”)。这可以视作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当代教育理念对于传统文化的积极回应。而捐建者中就有按照这一理念培养起来的佼佼者,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以典型人物为例巧解寓意)

生:(若有所悟)

师:你觉得你更像是一个仁者呢,还是一个智者?怎么才能做一个仁智兼备的大写的“人”呢?说到这里,有人得意了。我来说说你们的逻辑吧,我更喜欢山,我当然是仁者;我更喜欢水,我显然是智者。(学生笑)其实这是错误的推理,这就好比猫爱吃鱼,狗爱吃肉,但我们绝对不能说爱吃鱼的就是猫,爱吃肉的都是狗,否则某人既爱吃鱼又爱吃肉,那岂不是……所以还是要回到文本,看看孔孟给出了怎样的建议。先来说说山吧,哪几则写到山,给我们什么启发?(推己及人,以文养德,联系实际,向纵深发展)

生:第一则提到“为山”,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进步与否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自己主动进步的话,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对自己来说也是了不起的。

生:做一件事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态度很重要。

师:(板书“为山”)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我们一直讲的“自强不息”(板书“自强不息”)。这让我们想到“龟兔赛跑”中的“龟”坚实地走向成功,而具有优势的“兔”却半途而废了。除此之外还有哪一则提到“山”?

生:第七则“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告诉我们一步步走向更高的目标。

师:(板书“登山”)从孔子登山中,孟子悟出了不断走向更高的目标;看看原文怎么说的,“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看来孟子还告诉我们——

生:眼界要高。(提炼准确)

师:对,要有高的立足点,才会有开阔的视野。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就是说要“取法乎上”(板书“取法乎上”)。

师:刚才我们梳理了孔孟借由和“山”有关的活动传达的哲理,再让我们看看,他们又从水中悟出了什么?(自然过渡)

生:第五则“子在川上曰……”由水的“不舍昼夜”想到了时间匆匆而逝,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师:(板书“不舍昼夜”、“惜时”)对于这一则,我近来特别有感触。因为我这两天收到了大学同学发来的邀约,大家相约在毕业二十年后重返母校相聚。二十年就这么匆匆过去了,我的时间流到了哪里,流到了每位在座学生的生命中。我想这要比单纯的“惜时”更有价值,因为时间无论你再怎么珍惜,它总是一去不返的。战胜时间,只有靠做最有意义的事,才能实现,就像居里夫人将美貌置换成了物理学上新的计量单位,挺立在智慧高地,拥有“跨越百年的美丽”。关于“水”,孟子有什么发现?

生:第六则(徐子曰……)告诉我们应该有符合自己真实才干的名声,应该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前进。

师:你是从哪里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孟子提到了水的“有本”和“无本”的区别,又说水是“盈科而后进”的,也就是说水注满洼地再往前流,所以……

师:(板书“盈科而后进”、“有本”)“盈科而后进”表明人的不断前进,是“循序渐进”的(板书“循序渐进”);正是“有本”才使得水流“不舍昼夜”,孟子和孔子一样,都注意到了水的“不舍昼夜”的特点。不过他追根溯源,探寻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谁能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有本”和“无本”的?(扣住难点,问题导引)

生:河流有本,源头有水不断供给;而雨无本,大雨过后,水很快就被晒干,一无所有。

师:你说的是自然,那么人事呢?(由自然联想到人事,人文关怀)

生:“有本”就是那些肚子里有货,言行一致的人;“无本”就是那些言过其实,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人。

师:说得很好。通过一番梳理,我们似乎也悟到了一些如何成就仁者和智者要领。不过刚才我们是由“山水”切入来讨论的,现在能否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同样以山水设喻,孔子与孟子在行文风格上又有什么不同?(比较阅读理解,联想背景知识,深入探究)

生:孔子的语言比较质朴,很少拐弯抹角或采用种种论辩手法;孟子则偏重于论证,如在“源泉混混”一则中就采用了对比论证。

师:说得不错,在之前发下的参考文章《百家争鸣的结晶——先秦诸子散文》中曾有过这样的表述:“《论语》的突出特点是文字精,质朴含蓄,概括力强,具有格言的韵味。……《孟子》仍为语录体,但有很大发展,他词锋犀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长于论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师:你来说说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生:因为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那时候没有很多学术流派,所以他只提出观点,不提供论证;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如果让他自己的观点站住脚跟,一定要有论证。(学生积极联想,各抒己见)

师:嗯,两人时代背景不同。我们知道,孟子是稷下学宫的代表人物,经常面对众多对手,需要锤炼词锋。(对另一生)你有什么补充吗?

生:孔子和孟子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孔子更加注重教育,所以内容更通俗易懂一些;孟子更加注重对自己治国理念的阐发,所以内容更具辩论色彩,更易说服君王。(学生积极分析,各抒己见)

师:你从两人的身份不同来分析,大体不错。不过孟子虽然不以教育家闻名,但他也有自己的教育追求,“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就是他所说的“君子三乐”中的一乐。第六则也不是针对论敌的,而是对弟子徐辟求教的解答。所以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对另一生)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生:可能是因为《论语》主要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而编成的,所以像口语一样,比较简洁;而孟子亲自参与编写《孟子》,可以随时加入一些更深的想法,所以议论成分更多。(学生积极思维,各抒己见)

师:限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讨论暂告一段落。或许我们还有许多“大胆假设”, 可以让我们参阅更多的资料去“小心求证”。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目中,除了有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打下的底色,在现实中遭遇困厄时,能给予他们最深慰藉的,毫无疑问当属——道家,它们形成了互补而稳定的二元结构,平衡着读书人的心理结构。请将道家的三则找出来读一读。

生:(朗读《老子》选文三则)

师:同样以山水为喻,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和以孔孟为代表儒家有什么区别?(设疑比较,突破难点)

生:儒家的五则是以对话的形式展现的,而道家更多的是老子的“自言自语”。

生:儒家以山水作喻来讲道理,道家以水作喻来阐释“道”;而且儒家着重于讲水“阳刚”、源源不断的一面,道家着重于阐述水阴柔的一面。(理解合理,人文生成)

师:的确,道家特别擅长以水说“道”。老子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下一堂课,我们 着重梳理道家笔下水的特点,来一窥那呼之欲出的神秘之道。

师:当久困于城市中的人们,卸下生活的重负,走进山水,我们终将发现:人类毕竟是自然之子。自然不仅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更是我们精神发育、智慧成长不可或缺的园地。让我们牢记往圣先贤的教导,用新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去续写新的篇章。(小结,点明学习本文的价值)

(总评:策略诠释理念:教师不是带着知识教学生,而是巧用策略引领学生掌握知识,运用方法,自觉思维,独立解决问题。)

 

二、关注教师成长

追求入门教师合格化,合格教师骨干化,骨干教师名师化。核心任务:“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培养改造世界,创造美好未来的人才。

“六个——关注”:

 1、关注——师德修养是最高的学位

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且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1)关注内涵品质的生成:(三个“能”)

能坚定地特立独行(看好自己,做好自己)。要具有个性和特点,要看好自己,有充足的自信;要做好自己,有骄人的业绩。

能支撑,能一人撑起一片天(发挥作用,影响他人)。一个科组,一所学校,往往成就于知名骨干。校以人名,人以校名。相互依存,同生共长。

能干事,干成事,做教育改革的先锋,成优质教育的名片。积极投身改革,醉心于改革实验,通过刻苦的努力,自身不断进步,促进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

2)关注内在感情的激发:(三个“情”)

对教育要有热情。教师只有对教育怀有热情,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弟妹(子女),才能“朝夕虑其事,日夜经其务”。把教育当作一项为之奋斗的事业。现实中很多教师之所以平庸就在于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和手段,职业与事业是有严格区分的:职业是一种谋生的途径,事业则是一种人生的追求;职业有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而事业往往是全天候、全身心的;职业一般只需要物质和技术,而事业则更需要理想和情感。

对学生要有感情。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不能打骂、侮辱、歧视、排挤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 教师的情感投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工作要有激情。工作中有激情,表现为一谈起教育就兴奋不已,眉飞色舞,一走上讲台就精神焕发,活力四射,一比起成绩就永不自满,总是对自己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干起工作就不知疲倦,感觉总有使不完劲。著名教育家肖川在其《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写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这说明了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不断地探索实践,但要落后却很容易,只须两个字就足矣:平庸。平庸源于对工作没有追求,没有激情。很难想像一个教师没有激情,他将怎样和学生进行有效、和谐地沟通,引导学生朝着一个健康、理想的方向发展。

 

2、关注——变教为学是最佳的方法

教师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教师的才干不仅是渊博的学识,而且体现在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安全的成长环境。陶行知:“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自律。”“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学生应该是能发光的灯,而不是存储燃料的瓶”。

“带着知识教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3、关注——激励教育是最好的途径

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因为光荣与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成功教育,收获的必是教育的成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如,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杀了校长家的狗,但校长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由此使之爱上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因为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马卡连柯:“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所以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4、关注——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质:(学识基础)学科专业知识——整体把握。掌握各年级教材。基础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探索教学方法。职业素质(基本功力)具有多种设计能力:课堂结构设计、问题设计、课堂情境设计、活动设计、语言表达设计、技巧与方法设计、信息技术运用设计、训练题设计。教态亲切、和蔼、自然。感情真挚而丰富。知识迁移与能力迁移得体到位。知识扩展与补充适度、要恰当。联想自然,想象生动形象。语言简洁、有逻辑;生动、有幽默感。贯彻有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努力营造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努力做到“三结合”、“四注意”、“五强调”、“六转变”、“七要求”。      

“三个结合”:①文化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②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四个注意”:①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学。②注意培养习惯,使学生勤学。③注意把握好教学基调,使学生能学。④注意指导学法,使学生会学。“五个强调”:①强调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参与。②强调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③强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④强调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⑤强调课后小结,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六个转变”:在教上:由过去重结果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由过去重教师的“教”向既重教师的“教”,又重学生的“学”,更重“教”与“学”的协调合作转变;由过去重知识传授向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变。在学上:转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转变单一的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学习;转变机械的授受学习现状为探究实践学习。“七项要求”:①要求教学目标明确。②要求教学内容准确。③要求教学方法恰当。④要求教学手段多样。⑤要求教学组织严密。⑥要求教学过程民主。⑦要求教学评价合理。

5、关注——时代呼唤教师学者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变量。教育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师的“学者化”。 基础:由匠人向专家转变;关键:由职业向专业、事业转变。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优秀教师以学生为本。能够根据对学生兴趣、能力、技能、知识、家庭环境和同伴关系的观察和了解来调整自己的教育实践。理论的建设与引领。指的是教师对教育理论和学科教育理论、相关科目理论和专业教法理论建构的过程。学术的思维与培养。培养两种能力:发现能力——选择研究课题能力的培养,是“学术思维”培养的前提;研究能力——确定正确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是“学术思维”培养的关键。探索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是“教师学者化”的最终归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新思想、建立新结构、构筑新方法体系风格,其实质就是对所积累经验的归纳、整理、抽象、概括,以求最后升华为崭新的思想主张、卓越的理论结构和富有成效的方法体系。这既是教学风格个性化的标志,也是“教师学者化”的最高境界的完美体现。

教师者,必是善学者。作为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将读书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就像女同志喜欢穿时髦的衣服一样,在不同的时令和季节读什么样的书,做一个有“功底”的教师。要读书,就要读好三类书:读好学科专业类的书,这是“咬定”之本,“学问”之本,为实力;读好教育艺术类的书,这样“激扬”之本,“研究”之本,为“潜力”;读好文学修养类书,这是“超越” 之本,“学者”之本,为“魅力”。

教师者,必是善行者。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杨林柯:因为教师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自身就成了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人格资源,可供学生们学习。为了成为这样的资源,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几乎把一切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他每年的阅读量不少于1000万字,写读书笔记8万~10万字。他用自身的学习经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阅读。其实我只是个普通教师,只是不甘心仅做个经师,更希望成为人师杨林柯还感慨地说,做教师首先是做好自己,做一个学习者、求道者,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追求的人。只有真人才能培养出真人老师的观点源于体验后的真实表达,真情流露。我们应该借鉴学习,学习他做个学者型的教师。

结束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学校要营造文化氛围,让教师追求五种境界:

    一是,持久“学习”获“动力”。“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反之,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用两句话告诉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促使教师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是,始终“教之”得“快乐”。孟子就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一乐,诚然,立足教坛,追求的无非是教书育人的幸福快乐,而幸福快乐绝不仅仅在于追求的最终结果里,更应该在执着追求的过程中。

     三是,习惯“思考”敢“质疑”。教师不能简单地成为别人经验的继承者,更不能成为他人思想的贩卖者,而应该成为“我思故我在”的思想者、创新者。

     四是,深入“研究”获“轻松”。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技近乎道,庖丁自己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而观赏者则无不击掌称快,连呼过瘾过瘾!我们教师,在探索方法与规律的实践之后,所获得的轻松愉悦感理应丝毫不亚于庖丁。

     五是,做好“背景”衬“风景”。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美丽多彩的“风景”,教师要顺乎学生的天性而因势利导之,做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和谐“背景”。让教与学自然生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