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相关内容列表
零陵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概要(2006-2008年)(草案-讨论稿)
 
 
 

零陵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提要)(2009-2011年)
2009-05-18  作者(来源):零陵中学

十届一次教代会文件

上海市零陵中学

 

循教育规律  谋科学发展

 

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三年规划(提要)

20091——201112

 

 

 


 

 

§1  总体设想

§2  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基本思路

§3  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现状分析

一、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基础

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

§4  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实施项目

一、德育工作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

三、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

§5  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保障机制

一、党支部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三、以教科研为先导

四、优化管理体系

五、以信息化为支撑

 

§1  总体设想

 

争创“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势下,在徐汇教育“十一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开局的重要时刻,我校在实现新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次自我挑战。零陵中学决定全力迎接这一挑战,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年发展规划,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遵循教育规律,谋求科学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有效模式,积极稳妥地把零陵中学办成质量有保证、办学有特色、对民生负责的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

 

§2  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坚持“依法办学”、“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为学校发展的总抓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坚持“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击剑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学科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德育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优质初中,特色高中”的完全中学办学目标。

 

二、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基本思路

1、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搏”的学校精神。

2、办学目标:优质初中,特色高中

把学校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

3、育人目标:“铸剑树人”,全面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4、办学战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

学校从教育教学的点滴小事做起,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塑造零陵中学良好的社会形象。

 

5、办学基本思路:以击剑文化为引领,以教科研为先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学科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德育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战略,坚持“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办学主线,坚持“聚焦课堂、聚焦教师、聚焦教研”课改要求,实现学校新发展。

 

§3  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现状分析

 

一、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基础

上海市零陵中学创建于1964年,是一所以击剑为特色的完全中学。学校以“优质初中、特色高中”为办学目标,积极构筑教师、学生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学校亲笔题写校名。

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

2、学校领导班子锐意进取

3、学校坚持教改探索实践

4、学校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成效明显

5、学校拥有一支相对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6、学校拥有特色育人文化资源。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

1、师资结构均衡有待完善

2、教育工作者面临课程领导力、执行力的进一步提升

3、师资培养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

4、硬件等办学条件需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

5、彰显特色育人功能需要突破实践瓶颈

 

§4  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实施项目

 

一、德育工作

1、工作目标

围绕培养“四有”新人总目标,进一步研究新时期下德育工作的特点,以学校规划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为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以德育科研为先导,以两纲教育为主题,以击剑文化为载体,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主体实践为核心,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科艺体、心理、卫生、安全教育为辅助,以德育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着力推进德育科研工作,把握规律,打造队伍;着力推进有效德育机制的建设,优化途径,丰富内容;着力推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着力推进校园文化与学校精神的建设,,“铸剑树人”,构建和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

2、具体实施要点与保障措施

1)以理论学习为导向做好示范引领(党支部、团队负责)

2)以德育科研为先导做好特色育人探索实践(政教处、教导处、团队、年级组、教研组、教科研室负责)

l         进一步加强德育科研,以校园特色文化为载体,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分层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l         要根据特色育人系列主题活动实践,编制《校本特色育人课程实施指南》。要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开发校本德育教材。学科德育系列教育案例及实施指南等。

l         德育问题具有针对性,需要从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类型问题中提炼出值得进行专题研究的课题,申报成为校级以上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德育研究。

3)以两纲教育为主题唱好德育“四季歌”(政教处、教导处、团队、年级组、教研组负责)

l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持以重大节日与纪念日为契机,推进树“根”立“魂”的教育。

l         加强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解读与研讨,通过校会、班会、队会等形式,有序地开展“珍惜生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安全,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培养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l         要将两纲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两纲教育主题月学科德育实践活动:

4)以学生主体实践为核心培养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能力(政教处、教导处、团队、科艺体卫、年级组、教研组负责)

校内:年级组、教研组要在党支部、校长室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类由学生自行策划、自行设计、自身参与的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各类活动,通过学科课堂主渠道,支持学生社团和科艺体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校外:认真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面和活动成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让他们在实践中体察民生,学习做人,完善自我。

5)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加强校风班风建设(政教处、团队、未保办、年级组长、卫生室、体育组、总务处负责)

6)以科艺体、心理、卫生、安全教育为辅助提升德育针对性、时效性(心理室、卫生室、未保老师等)

7)以德育队伍建设为保障打造“雁阵领航”德育队伍模型

校长、书记是“头雁”,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是“雁阵”主体,团、队、心理、卫生、未保、科艺体负责人是“雁阵”的“两翼”,学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象征“团结、守纪”的雁阵领航下,带领学生展翅高飞。结合市教委重点课题申报子课题《“雁阵领航”育人团队协作机制的实践研究》,要进一步研究有效德育机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把优秀教师充实到两长、班主任队伍中去,同时以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德育工作者学习交流,不断提升德育工作者驾驭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性地破解德育难题。做好区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的荐选和每年一度“育人奖”评选工作。

规范教师行为,每位教师对学生做到“四有四无”:“四有”即有爱、有情、有理、有度;“四无”即无体罚、无忌语、无触底线、无踩红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力争每一学年有“三个一”,即有一个研究的问题;有一份主题班会(年级会或团会)的教育方案;有一份实践案例或体会反思。

 

学校“雁阵领航”德育队伍结构图

 

 

8)以整合德育力量为策略形成德育工作网络(政教处、团队)

3、阶段实施步骤

第一年(2009.12010.1

l           深入研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和《徐汇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十一五”规划》等文件,明确德育目标,增强教师德育主导意识,树立学生主体实践意识。

l           德育研究任务:围绕区级课题开展特色育人分层探索实践,积累案例;树立学期课程统整理念,探索学科学期教学中如何有效挖掘德育资源,实现德育无痕;开展专题研究,申报校级德研课题或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召开基于德育课题背景下的校级专题研讨会(学术节)。

l           围绕两纲教育开展好主题月活动,规范德育工作常规。

l           迎世博,做好校内外学生主体实践活动,全力支持学生校刊《聆听》工作,丰富社团文化。

l           形成行为规范教育系列;抓好以提高升旗仪式和“两操”质量为目标的以行为规范教育,修改完善学校《学生行为规范手册》中的条款,体现德育的针对性,管理的科学性。

l           做好科艺体、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德育工作资料整理和活动安排;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力。

l           启动“雁阵领航”德育队伍模型打造工作,规范各路常规工作,做好“育人奖”评选工作,征集案例和德研论文汇编专刊。

l           做好家校互动和假期社区教育反馈常规工作。

第二年(2010.22011.1

l           对照《徐汇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十一五”规划》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要求,寻找工作弱点、盲点,明确德育目标,增强教师德育主导意识,树立学生主体实践意识。

l           德育研究任务:区级课题特色育人分层探索实践案例反思和再实践;深化学期课程统整理念,德育无痕学科学期实践案例反思和再实践,适度汇编学科德育有效教学案例集;继续开展德研课题申报和专题研究,对前期课题研究进行结题成果提炼和经验推介,召开区级层面现场专题研讨交流会(学术节)。

l           改进和提高两纲教育主题月活动效果,规范德育工作常规。

l           走进世博,改进和提高校内外学生主体实践活动,学生校刊《聆听》上水平,社团文化上台阶。

l           完善行为规范教育系列,学生行为规范明显改善。

l           继续做好科艺体、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德育工作资料整理和活动安排;专、兼职德育辅助教师人数保持在45名。

l           精心打造“雁阵领航”德育队伍模型,规范各路常规工作,做好“育人奖”评选工作,征集案例和德研论文汇编专刊。

l           改进家校互动和假期社区教育反馈常规工作。

第三年(2011.22011.12

l           学生行为规范水平上一新台阶,争创徐汇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l           边实践边汇总提炼两纲教育主题月活动、校内外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科艺体、心理、卫生、安全教育等德育工作资料,编撰校本德育教材和课程实施指南。

l           提炼“雁阵领航”德育队伍模型工作经验,梳理总结德育研究课题的经验,召开区级以上的现场专题展示和研讨交流活动(学术节)。

l           争创争创区优秀心理室,对周围学校起示范影响作用。

l           学生校刊《聆听》校内形成一定影响力,社团文化有所提升。

l           推进学校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工作。

l           扎实推进各路常规工作,做好区班主任带头人荐选、“育人奖”评选工作,征集案例和德研论文汇编专刊。

l           提升家校互动和假期社区教育反馈常规工作实效,初步形成有效模式。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

1、工作目标

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对《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采取“忠实”取向、对教材及教学内容采取“调适”取向和对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创生”取向,把“以校为本主动实施新课程”作为新三年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总目标,以击剑文化为引领,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主题,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教学常规管理为保障,坚持“实践反思,继承创新”原则,着力推进教学研究工作,把握规律,打造队伍;着力推进有效教学机制的建设,优化途径,丰富内容;着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着力推进学科特色与特色学科的建设,发展特色,提高质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依据学校师生的实践智慧生成经验,通过概括提炼有效方法,形成校本有效实施新课程的课改局面。

2、具体实施要点与保障措施

具体而言,学校要以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学期教材统整为核心,对学科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调适,形成各学科《学期课程统整指南》(以下简称学科《指南》);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探索研究,着眼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健康发展的教改实践研究,树立德育在教学中的学科德育观念;要探索以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为核心的同伴互助、有效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升校本研训实效和教师课程执行力。

1)研读课标(考纲),把握方向(校长室、教导处、教科研室、教研组长负责)

2)实施学科学期课程统整,逐步构建学科“三类课程”体系(校长室、教导处、教科研室、教研组长负责)

①学期课程统整中的学科基础型课程

②学期课程统整中的学科拓展型课程

③学期课程统整中的学科研究型课程

④校本拓展课程建设

⑤课程管理与评价

l         建立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加强对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课程统整管理。

l         领导和中层带头研制学科《指南》,引领教研组有专题有组织开展学科课程建设。

l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研制学科《指南》。

l         学科《指南》基本内容包括:学期教材基础知识,拓展内容和探究内容,学习能力和德育活动,作业辅导设计,参照课标调适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根据单元测验和考试时间安排课时进度。

l         做好各个环节的链接,大胆取舍,科学备教。按学科《指南》分阶段备课、上课、反思、调适。

l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德育实践活动在学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进行统整,纳入到学科《指南》中。

3)提升学科德育意识,打造学科特色和特色学科,增强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有效性。(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科研室、教研组长负责)

l         重视理科的实验教学。

l         重视文科的阅读感悟。

l         结合区重点课题《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与击剑特色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开展学科课程德育统整。

l         联系课改实际,结合市教委重点课题和作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基地实验校的相关实验项目,积极申报立项校级重点课题。

4)以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为抓手打造校骨干教师梯队(校长室、教导处、教科研室、教研组长负责)

l         坚持“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努力营造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氛围,。

l         加强教学研究制度管理,不断提高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规范性。

l         总结宣传化学教研组,推介教研组建设成果,辐射带动其他学科教研组。

l         做好两奖评选、校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荐选,打造校骨干教师梯队。

l         强化科研与教研意识,引导教师成为教学的学习者、实践者、思想者和积累者。

l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l         不断拓展教研内容,引导教师参与新课程专题教研活动,拓展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l         各教研组有计划开展符合学科特点和特色的学科活动。

l         任课教师力争每学年有“三个一”,即有一个研究的问题;有一份完整单元(章节或主题)的教学方案;有一份实践案例及体会反思。

5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保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校长室、教导处负责)

l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突出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

l         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

l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强化环节的管理力度,突出精细化管理和实效性管理。

3、阶段实施步骤

第一年(2009.12010.1

l           研读课标(考纲),把握方向,举行教学论坛;外请专家解读学科学期课程统整,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l           实施学科学期课程统整,初步实践构建学科“三类课程”体系。

l           实施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初步打造学科特色和特色学科。

l           每个教研组、备课组围绕我校承担的区重点课题、“统整”和“学科德育”三大课题,开展专题研究,申报校级学科课题或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召开基于专题课题背景下的校级专题研讨会(学术节)。

l           启动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工作,树立科研与教研意识,做好“两奖”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荐选,实行对校级骨干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l          完善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和考评机制,研制改进措施。

第二年(2010.22011.1

l           课标(考纲)研读与实践心得交流,举行教学论坛;外请专家或校本研究型教师讲座,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帮助

l           实施学科学期课程统整,反思调整实践学科“三类课程”体系;

l           实施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初步打造学科特色和特色学科;

l           每个教研组、备课组围绕我校承担的区重点课题、“统整”和“学科德育”三大课题专题研究,举行区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对前期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提炼和经验推介,召开区级层面现场专题研讨交流会(学术节)。

l           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工作中途推进,做好“两奖”评选、校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荐选,初显成效,实行对校级骨干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l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和考评机制,对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年(2011.22011.12

l           课标(考纲)研读与实践心得交流,举行教学论坛;外请专家或校本研究型教师讲座,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帮助

l           实施学科学期课程统整,反思总结学科“三类课程”体系教学资料,撰写学科校本统整报告,形成各学科校本特色。

l           实施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撰写学科德育研究报告,形成学科特色和特色学科。

l           每个教研组、备课组围绕我校承担的区重点课题、“统整”和“学科德育”三大课题结题工作,举行区级教育教学成果现场专题展示和研讨交流活动,申报区级成果(学术节)。

l           做好“两奖”评选、校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荐选,,实行对校级骨干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参与区级教育教学展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成效;

l           初高中综合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获得较大发展。

三、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

1、工作目标

深刻理解学校文化和特色建设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挖掘校园生活的文化元素,以击剑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和特色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营造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文化氛围,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彰显育人特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校长室、校工会、教导处、政教处、俱乐部、教科研室、总务处协作)

1)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软实力。不断创生学校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内涵,形成师生共同的文化愿景和精神追求:

l         环境类

环境是无声的教材,通过美化清洁校园来优化育人环境,实现环境育人;提升校园绿化率,以环保理念打造绿色校园;增设启迪立志、陶冶情操的校园艺术景点。

l         文化类

挖掘课程资源,以师生书画作品美化教学环境,如将楼层布置成名人文化廊,橱窗展示学生文化作品,营造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氛围。

l         活动类

充分挖掘体育俱乐部体锻场所的休闲、健身功能;开展好社团活动;开设武术、乒乓、跆拳道等特色活动,成立桥牌、健美操、踢跳等体育运动队,充分利用场地和教师的优势,发展击剑传统特色,普及击剑文化。

l         管理类

完善我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思想;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确保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行;修订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各类考评制度;完成教职工完全手册,人手一册,形成创建和谐校园制度保障。

l         分配类

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奖教金条例和工资分配方案。

理念层次就是教师有精神寄托,有道德和价值的追求,从“要我”到“我要”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自我价值。

l         课改类

课改新理念需要再学习,再认识,再实践,再反思;形成“亲切、勤快、敬业、求实”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合作、进取”的学风,形成有学科特色的教研文化;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逐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l         社刊类

办好《聆听》和《耕耘》,营造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2)特色建设

l         传统类

依托零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资源,以击剑特色班建设和高中击剑特色生培养为抓手,提高特长生综合素质,加大队风建设力度,发展击剑特色,保持传统体育特色项目竞训优势,同时逐步发展其他体育活动项目,发展体育特色;每学年举办“校运会”、“体育节”。

l         科艺类

展示社团文化风采,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每学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学习节”等,让师生融入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

l         科研类

以教科研引领“学科德育”,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形成办学特色。

 

§5  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中学的保障机制

 

一、党支部建设

1、工作目标

围绕徐汇党建工作“一·二·三”格局,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更好地领导学校科学发展、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和教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素质教育思想和理论,帮助教师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突出问题。

2)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按照《上海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和谐校园)测评指标体系》,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尊重教职工主体地位,做好各项工作。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打造一支“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信得过”的干部队伍。

4)落实党建责任

贯彻 “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为共产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为骨干教师”的党员发展指导原则,保证入党质量。做好共青团、工会、妇女、统战工作,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

5)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

以“高兴、放心”和“凝聚力建设”活动为载体开展好党员经常性主题教育,落实党务公开,密切党群关系,立足岗位,体现三高。加强支部建设规律探索。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工作目标

关注教师生存状况和专业发展需求,带领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解与领会“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办学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建舞台、提供平台,形成人际关系和谐、学术氛围浓厚、探索精神昂扬的人心齐、干劲足的教师群体,形成一支由骨干领衔、团队支撑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强化师德,铸就师魂(党支部、校长室、校工会负责)

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和谐、树典型、学先进;围绕“为人、为师、为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职工素质工程工作,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2)加强培训,提升师能(党支部、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科研室负责)

有效落实以教研组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校本培训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十一五”240540)培训任务,同时启动“十二五”校本培训工作;通过各类评比展示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条件;关心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培训和高一级职称申报评审,为教师发展创设条件(如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前培训);提升教师学识魅力。

3)强化管理,建全机制(党支部、校长室、校工会、人事、教导处、政教处负责)

构建学校师资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和保障全校教工合法权益;完善聘用合同制和工资分配方案;关注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完善校“学科带头人”、校“骨干教师”的评选运作机制要对校级骨干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4)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党支部、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负责)

在对中层实行聘任制的同时,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试点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层挂职、轮岗能上能下机制;注重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

5)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教练员队伍培养与建设

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岗位培训,规范对教练员的考核与管理工作。完善队伍管理制度,健全运动队的准入标准、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使运动队竞训水平稳中有升。

三、以教科研为先导

1、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学科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德育为突破口的课题研究导向和载体,坚持科研强师、科研增效,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先导作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学校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保证作用,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普及、指导、管理、研究、咨询等工作,营造教科研的良好氛围;注重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教科研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支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队伍。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全面宣传动员,树立科研意识(分管教科研副校长、教科研室主任负责)

要普及教科研基本常识,辅导教师“做中学”(从做课题过程中学习如何搞研究);树立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的意识。

2)在问题中提炼课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科研室负责)

紧紧围绕科研课题研究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3)以区级课题为重点,校级课题为支撑,构筑子母课题群(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科研室负责)

学校要以区级课题为重点,结合市教委重点课题和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开发子课题。

4)加强教科研课题的管理

落实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考核和情况自查,形成考评激励机制和成果(论文)交流机制。

5)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的作用

四、优化管理体系

1、工作目标

用现代教育理念优化学校管理,建立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学校教育合力,提升人文管理、智慧管理的领导决策能力、干部执行能力和教工操作能力。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2)建立健全六项管理机制

l         发展导向机制

学校要积极为教职工发展提供发展导向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师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l         榜样示范机制

学校要以榜样带动为抓手,引领学校学校师风、教风、学风,激发广大师生爱校荣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l         民主管理机制

学校要发挥教代会在民主管理学校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l         行政协作机制

学校要优化行政机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职能分工合作,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提升工作的效果、效率和效能,形成基层、中层、校层的“生态型”立体管理网络。

l         激励保障机制

学校要在实践中完善以《零陵中学奖教金条例》、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方案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挥制度的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

l         后勤管理机制

学校要不断优化后勤管理机制,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勤奋高效、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后勤队伍,做好理财管物、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五、以信息化为支撑(教导处、政教处、教科研室)

1、工作目标

建设一支有相当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打造一个能反映教育教学文化成果的资源交流平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窗口管理机制。

2、具体实施要点与措施

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l         学校引导教师理性看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思考如何用现代化信息辅助技术开展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l         学校要着力提升教师驾驭教育教学各类信息的能力。

l         教师要学会从徐汇教育网的“电子期刊”中浏览搜集学术信息,了解学术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培训教师职称计算机考试

三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教师进行职称计算机考前培训。

3)打造教育教学资源交流平台

资源交流平台总体上以“校园网”、“教师博客”、“校务系统”和“家校互动”四大块为主。学校要研究切实可行的信息工作管理机制。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