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防范学生欺凌举报邮箱
相关内容列表
 
 
 

点评《武术与跳竹竿》
2007-06-01  作者(来源):体育教研组

看完吴叶丽老师的这堂课《武术与跳竹竿》的课,觉得这是二期课改理念指引下的接近完美的一堂教学展示课。整堂课教学目标清晰,具体,条理清楚,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很好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生动,有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今天我们来集体点评这一节课,请先允许我把自己从本课中所学到的和看到的给组内老师进行讲述。

首先,再课的开始部分老师采用了音符游戏和划拳游戏作为引导。音符游戏呢,很好的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想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引入课堂,划拳游戏更是很好的结合了主教材,合理导入,她把并步抱拳喻为石头;弓步冲拳喻为剪刀;马步架打喻为布,边游戏边巩固了武术的基本动作,复习了基本功,再加上教师口令与手势的诱导,把整个游戏完成的非常到位。而且,两个游戏在队形变化的时候,女同学完成到那种样子,非常有感染力,非常有气势,说老师平时对学生组织纪律培养的功底很扎实。

其次,在课的基本部分,先是复习少年连环拳,引导学生讲出武术内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在复习中,适时的表扬,注重语气语调很值得学习。其次是学习第1114个动作,老是采用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法,并把新动作的概念定位在旧动作变化过来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学的时候不觉得枯燥,更不觉得复杂,难记了。在集体练习的时候,教师的及时纠正,正确的指导与帮助,都是一个教师正确角色的体现。老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强调过一个很细小的动作,并步收腿时候的靠脚,说老师很强调细节,对学生学习武术基本功的根基抓的很牢,为以后学好套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大,比如说在展示所学动作的时候,老师会先给学生设置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等看完展示的动作以后,再提出问题给学生,比如说:“他们两组的差异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他们的力度一样吗?”“两人的重心一样吗?”等等。给学生思考的同时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结合自身,提高自身动作的质量。看上去同学展示的时间上只有几个学生有运动量而已,但是其他同学不单在带着问题去思考,还在老师作出相应的配合,老师喊1234,学生就讲出动作名称,帮助记忆。所以这种教学手段很值得学习,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教师举了个例子,问学生弹踢和蹬踢的区别?教会学生不单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它们的不同,还可以从动作的发力方法上去分清楚两个动作,使学生不再对这些容易混淆的动作作出不必要的混淆。

武术教学的后半部分教师教了几个攻防动作,让学生体验了攻防含义,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理解了套路动作的实际含义,我真觉得这是本课的亮点之一,也是难点。但是吴叶丽老师却把这部分教的很完美。先采用了分组看图解,自组联系攻防动作。当有同学遇到困难看不懂,而直接要求老师给予示范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转了个弯,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给予一定的指点。学生的反应是热烈的,非常投入,兴趣很浓厚。最后的展示是:一个从小习武的学生老师的一个攻防展示,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到了最高点,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兴趣。整个武术教学十分严谨,循序渐进.有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很快的掌握基本动作要领。

接下来的跳竹竿内容,我认为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老师以绳代竿进行了跳竹竿的教学,通过自学与创编,使学生成为的主体,进一步体现了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小组的4人一组,到8人一组,到全班一起的那种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了少数民族风情,特别在后面的自主创编练习中,同学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创编出各式各异的“玩”的方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其实,我觉得象这类教材真的很适合引入课堂,但最好在创编的时候能用上真正的竹竿,让学生真正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因为我上个学期曾经在预初一(1)班也试上过这个教材,我用的学校的旗杆,虽然短了点,但是同学们能够击打出声音,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相当感兴趣,而且有的同学还联想到以后外出旅游如遇上这种活动,一定会去积极参与等,联系了实际,丰富了阅历。

总之,老师的这节课运用了各种手段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活动参与率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张度,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科渗透和融合,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落实到课堂上,加强自身的素质!最后,我个人认为武术的精、气、神最好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受一下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意境,练时再放些合拍提神振奋的音乐,会令学生对武术的精、气、神更有感触!作为体育教师能让学生对我教的内容一辈子感兴趣,是对教育工作的肯定和最大的欣慰!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