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党务公开  德育之窗  教学园地  教育科研  教工之家  师资队伍  健康促进  文明校园  预决算公开栏  校长信箱 
相关内容列表
发展规划综述
4-4-11-30上海零陵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4-4-11-30零陵中学“新优质学校”创建规划 (初稿)
2018-01-04  作者(来源):上海市零陵中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全面部署推进的“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在以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之中,上海市教委提出了“新优质学校”的创建,突出“人的发展”理念,深化“均衡发展”目标,实施“分层教育”方法,构建“绿色评价”体系,切实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目前,徐汇区内新优质学校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40%,这对于还未成为其中一员的零陵中学,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也是契机。因此,学校将以“新优质学校”创建为“十三五”学校发展目标,办一所让老百姓满意的学校。根据校情,对具体创建工作做出以下三年规划(20163-20193月)。

一、创建基础

(一)学校概况

零陵中学地处徐汇区东安路,占地 16.28,是一所创建于 1964 年的公立完中。学校有28个教学班级,800余名学生,初高中各占50%,初中生源约有50%为外省市务工子女,学生入学时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位于区内后列,其中沪籍生学业能力低于非沪籍生。 学校在编教师102人,初中54人,高中48人,一线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96人,其中本科学历91人,占总数89%,研究生学历10人,占总数10%; 高级职称18人,占总数的18%,;中级职称63人,占总数62% ;党员36人,占总数36%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20人,占总数20%

学校拥有闻名全国的击剑特色项目,是国家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多次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零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多次被评为市三星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教委系统文明单位、市“爱的教育”优秀组织奖、区行规范示范校、区法制教育特色学校,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区绿色学校,学校化学教研组获市“教育先锋号”、区优秀教研组,近三年来,有近二十名教师获区“园丁奖”、“骏马奖”、“育人奖”、“学科骨干带头人”等荣誉。

(二)创建优势

1、丰富的学校文化内涵

学校拥有丰富的特色育人文化资源,多年来,在击剑特色项目的创建过程中,秉承“铸剑树人,全面发展”,形成击剑文化内涵的“博”的六种精神,即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永不言败的坚韧精神、自信自强的挑战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知荣明耻的荣辱精神,并构建了年段主题分层德育实践模式及雁阵领航团队育人协作机制。

2、提倡科研兴校

学校重视教改探索实践,提出了以教科研为先导,先后参与区“百题工程”、“学科德育百题”、第三批课程统整实验,学校申报立项完成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击剑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研究》获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构建了本校特色年段主题分层德育实践模式。

3、创新课程建设

(1)推进三类课程统整。

    秉承“文化育人”理念,探索构建学科课程学期统整的运行机制。从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三个层面“由点到面”地推进课程统整工作,从《统整指南》内容设计上从“单一学科知识体系”的纵向统整课堂实践,走向“学科三类课程、学科德育”的横向统整课程实验。

2)创新特色课程文化。

近年来,学校全力构建特色高中课程体系,以“三课——课题、课程、课堂”为载体,以“三育——通识教育、个性化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为内容,以“三特——特色教师、特色学生和特色学校”为目标,采取“五结合——体教结合、文教结合、科教结合、医教结合、社教结合”的方式丰富课程,力求在课程文化构架过程中,培养出实现“身心健康、诚信有德、学业有成、个性发展、奠基未来”五大发展目标的零陵中学特色学生。

4、严抓师资建设

    学校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坚持“学校文化”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以搏求博”的四个境界,即:“拼搏”的学习积极性与敬业精神、“博弈”的工作策略与方法、“博艺”的乐学转眼的学习态度、“博采”的教育科研途径,四个境界为全校教师明确行动目标。在落实“聚焦课堂、聚焦教师、聚焦教研”要求中,通过规范化的课堂教学管理,用制度保障教学,用教学的规范及科学的理念指导、改变教师低效费工的教学现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创建“高效课堂”。

    (三)存在问题

1、特色育人需要突破瓶颈。

    初中击剑特色班的建设、高中击剑特长生培养,需要继续解决困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些问题。以击剑为龙头的特色项目发展和学科特色文化育人的功能创新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特色项目发展的创新素养人才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学科特色文化育人的教师成长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学校综合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学科课程校本化、特色化建设需要有新的实践突破。

2、德育特色未成系统体系。

学校文化育人的特色德育工作在区域内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围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学科德育渗透上,还未形成的系统化、一体化构建体系,还未建立起完整的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融合的课程体系,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培养上,还仅仅停留在经验的“术”的培训层面,还需要对某一经验或案例进行深度解读和理念提炼,形成对某一类问题的迁移和创造性运用。

3、教育教学基础较弱。

学校初中生源严重不足,所处学区的生源质量较为薄弱,特殊学生的比例逐年递增,学生家长文化水准参差不齐,击剑特色项目的后备力量不足,初高中击剑生一体化培育机制受阻。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综合实力进入与年龄结构不对等的瓶颈期,教师队伍整体发展不快,师能层次不高,表现为:虽然有相当比例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但一级教师“扎堆儿”,高级教师比例明显不足,缺少能在区域内独树一帜、优秀卓越的骨干教师。学校各学科教学发展不均衡,教研组专业研修过多依赖学校层面的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稍显保守,教研组管理的自主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4、课程建设亟待落实。

    学校课程文化内涵还待进一步落实。如何进行校本开发,为学生提供多类型的课程和个别化的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形成基于学生需要的多样化培养模式,凸显学校办学特色,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指导思想

    根据徐汇区教育局关于“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为指导,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坚持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为动力、创新求实为导向,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基本理念,以“每一位学生的和谐成长”为重点发展方向,坚守“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基础教育价值取向,聚焦德育、聚焦教师、聚焦课堂,落实学校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转型,实现教育面向全体、面向育人、面向未来的深层次学校发展战略。

三、创建目标

通过新优质学校创建,努力达成学校发展愿景:“让每一个学生和谐成长为一个对未来有准备的人”,以优质教育、高效管理服务于学生、贡献于社会,成为区域内办学有质量、有特色的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

学校将以击剑文化为内涵,“绿色评价体系”构建为外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和多样的教育体验,积极推动学校在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培养模式、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型发展,实现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培养目标:身心健康、诚信有德、学业有成、个性发展、和谐成长。

学校将创建德育特色项目:《铸剑树人,和谐成长——‘三J”德育主题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研究》,用德育的实践与研究,促德智融合理念的形成,使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科德育三途径全面落实,用德育一盘棋格局促每一个学生和谐成长。

学校将以学科教研组为主体,落实“分层教育”的教法研究,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落实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资源体系建立,落实教学质量提高的科学理解,在课堂教学的“导思导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学校将以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为目标,建立校本科研制度,培养各级各类骨干及青年教师为重点,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机制、开拓途径,努力塑造“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创建项目

根据学校特色德育发展基础,提出新优质学校创建项目《铸剑树人,和谐成长——J”德育主题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研究》。

 (一) 核心概念:

    1、“和谐成长”

    以落实”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整合校内外文化物质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实现本校初中生”心身和谐、知行和谐、言行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德育综合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学校常规德育活动主题化与课程化的实践过程。

    2、“三J”与“五个和谐”

    1)“三J”主题

    “三J”即“净静敬”。“净”指净化环境、净化心灵,操作层面指干净整洁的学生仪表与校容校貌;“静”指静美言行、静美思维,操作层面指举止静美、学问静修;“敬”指敬畏生命、敬畏文化,操作层面指珍爱生命、尊重文化、以爱国为已任。“三J”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行为规范、零陵中学击剑文化“博”的六种内涵等内容的凝聚与融合,是统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是”铸剑树人,和谐成长“的外显,旨在立于行为规范养成的高境界,创设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2)“五个和谐”

心身和谐”——在初中生青春期成长过程中,实现内心健康的小环境,与外在健康体魄的自由发展、和谐统一。

“知行和谐——以学生未来发展为中心,实现科学知识、道德认识与行动实践的和谐统一。

“言行和谐”——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实现文明礼仪、诚信友善的言行和谐。

“师生和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公正、法治的校园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实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互爱互助、共同发展的和谐。

“家校和谐”——以学生个体为圆心,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合力为半径,画出社会教育这个和谐的圆。

 (3)德育主题实践课程

德育主题实践课程是基于杜威的“经验课程”理论下在既定育人目标下,在特定校内外文化物质环境下,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用课程化的模式,围绕课堂、活动和实践三个维度构架德育实践活动,通过设计、组织、执行、指导、评价,实现育人目标。

在”铸剑树人,和谐成长——“三J”德育主题实践课程体系中,课程是的载体,“三J”主题是外显,“五个和谐”是升华,我们主张育人过程与育人成果源于活动实践与体验,其核心是让德育主题引领实践活动,让课程建设规范德育活动,实现“三J”的主题外显,最终升华”五个和谐“育人实效。

(二)项目意义

1、“和谐成长”的根本出发点是落实“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其研究实施有利于贯彻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实施要求,落实“新优质教育”中”回归教育本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发展。

2、“和谐成长”是从学校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其研究结果是找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发展与学校特色德育共进的理论认识、实践操作上的共性与规律,对学校发展学校及文化自觉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和谐成长”是学校常规德育活动主题化与课程化过程,它符合“新优质教育”课程建设中,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建立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的要求,其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校的绿色发展。

4、“和谐成长”是我校在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击剑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研究》、区重点课题《特色高中实践体验课程的建设与研究》及获上海市中小学德育优秀项目《以击剑文化为特色的年段主题分层德育实践》的课题成果推广与应用上的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特色项目,可以促进本校教师的德育研究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是深化校本教育改革的关键点,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三)项目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在学校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形成校本化的“铸剑树人,和谐成长——德育主题实践课程”的基本框架与具体操作体系,建构学校”三J为外显,“五个和谐”(心身和谐、知行和谐、言行和谐、师生和谐、社校和谐)为内涵升华的德育特色,形成学校新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并以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与教师发展案例相结合的专著形式表达研究的成果,反映学校“和谐成长”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在项目研究内容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发展,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学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注特色德育发展与学校发展之间的规律与联系,关注主题德育实践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间的交互关系。

2、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行动实践为主,资料搜集、问卷调查、专家指导为辅、注重本校的客观实际与实效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实践体验的主体性,强调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提升,强调案例研究与成果提炼,最终从经典案例,特色个案出发形成综合成果。

 (五)项目内容

1. 铸剑树人,和谐成长——德育主题实践课程基本框架的确立

1)以本校击剑文化育人及特色年段分层德育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究学校特色德育典型案例,对学校文化育人发展历程进行再次研究。

2)“和谐成长”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完善,对德育主题实践课程的学生发展与教育管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研究。

3)对”和谐成长“的”三J”主题(净静敬)外显,“五个和谐”(心身和谐、知行和谐、言行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升华,与学校特色教育及学生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2 德育主题实践课程体系的三大时空板块操作运行实施

1)行规教育时空

“三J”主题的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时空板块,包括入学教育、晨会课、午会课、班会课、升旗仪式等。

2)课堂教育时空

《击剑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禁毒》、《医疗救护》等系列基础课、拓展课。

3)主题教育时空

春秋季社会实践课程、亮剑”体育文化节、艺术节、青春健康俱乐部、“德育四季歌“、学生社团、社区志愿者等校内外主题活动。

3、典型案例的研究

以班级、年级、校级为三个层级,学校德育管理团队为主导,构建一个逐层推进案例研究模式,充分调查、发掘表现突出的个体、集体典型,在三个层级分别开展上报、汇总、讨论、评选、总结,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综合案例。

4、育人能力培养的研究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研究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校园德育合力的工作机制,研究加强以校园德育管理团队的五种管理能力——“学习力、执行力、合作力、反思力与创造力”的德育管理机制,研究推进35岁以下青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培养机制。

5、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

(1)学校发展规划、师生个人发展愿景、发展规划。

(2)在丰富的德育主题实践课程中,搭建创新平台,为学生创设表现机会。丰富课程文化、社团文化,发展学校特色育人文化。

(3)在家校联动、校校联动、社区联动的德育辐射中营造社校和谐,共同育人的氛围。

6、项目实施支持的研究

(1) “和谐成长”的核心理念与学校文化同一性、融合性研究。

(2)“和谐成长”项目实施的管理机制支持研究。

(3)“和谐成长”项目实施的校内外资源开发、整合的研究。

    (六)项目实施时间:

本项目实施大致要有两年时间(20163月—20183月)。

1.启动阶段: 20163月—20168月)

主要研究内容:形成“铸剑树人,和谐成长”的基本框架

     1)组建项目组,由校长室、校德育管理团队、教导处、教科研室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教师骨干组成。

     2)开展本项目的学校调研,完成本项目的研究方案,建构本项目的研究的框架。

     3)启动项目专家指导、专题培训计划。

     2. 实施阶段: 20169月—201711月)

主要研究内容: ”铸剑树人,和谐成长“特色项目的操作实施

 1 德育主题实践课程体系的三大时空板块操作运行实施。(20169月—20171月)

①研究制定三个时空板块的德育主题实践课程方案(时间、内容、对象、形式、评价、成果)。

②执行三个时空板块的德育主题实践课程方案、记录实施过程。

③搜集材料、组织讨论总结,要求参与课程教师与进行完成案例撰写。

2)典型案例研究。(20162月—20175月)

  ①在班级、年级、校级三个层级开展广泛案例征集、评选、研讨。

  ②由教科研室和德育管理团队进行共同分类整理、分析、提炼,汇总案例集,并构建理论框架。

  ③对其中表现突出的特色学生、优秀教师个体进行集中个案研究。

(3)教师育人能力培养、和谐校园建设的研究(20176月—20178月)

 建立项目执行师资队伍培训机制,落实培训目标、方式及评价制度。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师生个人发展愿景、发展规划。

     ƒ在项目实施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文化、社团文化,及学校特色育人文化进行总结提炼。

 ④制定家校联动、校校联动、社区联动的行动方案,并进行实施、撰写典型案例。

(4)项目实施支持的研究(201710月—201711月)

    总结撰写案例分析,阐述“和谐成长”的核心理念与学校文化同一性、融合性;建立“和谐成长”项目实施的管理机制;进行项目实施的校内外资源开发、整合的典型案例研究。

     3. 总结阶段: 201712月—20183月)

        主要任务:全面总结本项目,完成研究成果

1)形成本项目总结框架、专著目录。

2)修改与完成本项目各项实践的案例与经验总结文章。

3)完成本项目的课题报告。

4)完成研究报告初稿,修改并定稿。

五、创建步骤

(一)践行“绿色”

1、目标

在学校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将以击剑文化内涵与“绿色评价体系”相融合,继承、弘扬、践行学校核心文化——彰显零陵中学击剑文化“搏”的精神,规范、丰富学校办学行为与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使其称为创“新优质学校“内在动力源泉,促“铸剑树人”的文化育人功能在学校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学校在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培养模式、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管理方式的绿色转型,实现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显著提升,最终实现学生培养目标:身心健康、诚信有德、学业有成、个性发展、和谐成长。

2、措施

(1)研究学校文化内涵与绿色评价体系的切合点。(20163--20172月)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及学校经年积累文化理念,重点研究击剑文化内涵——“博”的六种精神及其育人功能与绿色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与交互作用,从理论上构建学校文化的绿色践行模式。

(2)建立学校绿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73--20178月)

    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中分层归纳细化出适合学校校情学情的具有学校文化内涵的绿色综合评价体系,凸显学校“铸剑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促“身心健康、诚信有德、学业有成、个性发展、和谐成长”育人目标实现。

3)实践与操作。(20179--20188月)

    根据学校建立的绿色评价体系,进行操作落实,注重在评价方式上,进行客观化、数据化构建,建立信息化评价体系,强调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科学运用评价结果,避免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促使学生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

  (4)总结与建制。(20189--20193月)

   在撰写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效果评估与经验总结,并形成运行机制。

(二)创新德育

1、目标

紧密围绕学校“新优质学校”创建规划,以德育特色项目:《铸剑树人,和谐成长——‘三J”德育主题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研究》为核心,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以促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建设、争创区行为规范示范校为抓手,以推动德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击剑文化年段主题教育、学生个性化发展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用德育的实践与研究,促德智融合理念的形成,使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科德育三途径全面落实,用德育一盘棋格局促每一个学生和谐成长。

2、措施

第一层面:“雁阵领航”育人团队建设与育人氛围营造(20163-20173月)

l  坚持全校教职员工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理念

1)立德树人——教育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

2)课程标准:育人为本、能力为重、丰富经历、关注创新

3)教师课堂教学重要任务: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4)学科德育渗透效果: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整合与达成;看教师顺利完成学科知识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科显性德育内容的作用;学科隐性的德育内容充分挖掘。

l  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格局,形成德育合力。

(1)继续推进家庭、社区、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家长委员会对于学校绿色指标评价体系及各教育教学活动的监督与配合,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家长学校开设讲座等形式,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年级

主题

人员安排

预初

走好初中第一步

校长室

初一

孩子青春期阶段的亲子沟通

心理室

初二

网络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政教处

初三

有效的中考考前减压辅导

心理室

2)与街道、枫林派出所、交通三中队、周边居委会等部门多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预控、维权、帮困等工作。

第二层面:‘三J”德育主题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研究(20163-20183月)

启动阶段: 20163月—20168月)

形成“铸剑树人,和谐成长”的基本框架

实施阶段: 20169月—201711月)

 ”铸剑树人,和谐成长“特色项目的操作实施

总结阶段: 201712月—20183月)

全面总结本项目,完成研究成果

课程整体架构形式

行规教育时空

入学教育、晨会课、午会课、班会课、升旗仪式

课堂教育时空

《击剑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禁毒》、《医疗救护》

主题教育时空

春秋季社会实践课程、道德讲堂、亮剑”体育文化节、艺术节、青春健康俱乐部、“德育四季歌“、学生社团、社区志愿者

主题活动架构——德育四季歌

四季歌

月份

主题内容

责任部门

春季:

生命教育歌

二月

身心健康、心理月

政教、教导处、心理、年级组

三月

行为规范、爱心月

政教、团委、少先队、年级组

四月

科技环保、科普月

政教、科技总指导、年级组

五月

法制教育、文明月、辩论月

政教、未保办、政治组、年级组

夏季:

实践体验歌

六月

学生风采、和谐月

政教、团委、少先队、年级组

暑假

社会实践、共建月

政教、团委、少先队、年级组

秋季:

民族精神歌

九月

民族精神、“五爱”月

政教、年级组

十月

经典诵读、学习月

政教、教导处、年级组

冬季:

校园文化歌

十一月

阳光体育、健身月

政教、体育组、年级组

十二月

艺术人文、展示月

政教、教导、艺术总指导、年级组

第三层面: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

深化理念,凸显“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理念,形成校园德育工作合力;完善机制,加强以德育领导小组为核心、班主任、学生干部为骨干的德育管理团队建设,突出强化五种管理力——“学习力、执行力、合作力、反思力与创造力”;重视梯队发展,通过“搭平台、立要求、重学习、抓管理”,重点推动35岁以下青年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步伐。

l  加强年级组长队伍建设。

1)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年级组长德育理论的学习,使教育者既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和处理年级组中事务的实践能力。

2)每月二次德育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进行专题培训和研讨。

3)充分发挥年级组的教育功能,每学期召开年级学生大会(表彰、教育、年级主题班会、讲座等),针对年级中的具体情况,集思广益,加强学生教育教学工作。

l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每月两次班主任工作例会。

2)重视班主任评优工作,继续推行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结合区“育人奖”、校“班主任带头人”、校“骨干班主任”、校“优秀班主任”和上海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评选工作,对工作卓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展示并推广其工作特色。

3)进行新年级组长、班主任带教工作。

(三)夯实教学

1、目标

学校将以学科教研组为主体,在区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抓常规规范,抓教学教研,落实“分层教育”的教法研究,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落实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资源体系建立,落实教学质量提高的科学理解,在课堂教学的“导思导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措施

第一层面:强化制度建设(20163-20172月)

通过规范化的课堂教学管理,用制度保障教学,用教学的规范及科学的理念指导、改变教师低效费工的教学现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创建“高效课堂”,最终实现学生的高效发展。提出“一二三四五六七”的具体要求:

“一个模式”:以思维发展、主动学习、创新学习为核心的“导思教学模式”。

“二个管理”:规范管理;达标管理。

“三个结合”:①文化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道德素质。②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个注意”:①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②注意培养习惯,使学生勤学。③注意把握好教学节奏,使学生能学。④注意指导学法,使学生会学。

“五个强调”:①强调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动主动参与。②强调设计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③强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释疑。④强调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⑤强调课后小结反思,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六个转变”:在教学上,①由过去重结果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②由过去重教师的“教”向既重教师的“教”,又重学生的“学”,更重“教”与“学”的协调合作转变;③由过去重知识传授向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变。在学习上,④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⑤变单一的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学习;⑥变机械的授受学习现状为探究实践学习。

“七项要求”:①要求教学目标明确。②要求教学内容准确。③要求教学方法恰当。④要求教学手段多样。⑤要求教学组织严密。⑥要求教学过程民主。⑦要求教学评价合理。

第二层面:教研组建设(20163-20182月)

以教研组为主体,校本教研为抓手,校级课题建设为推进,并结合绿色指标体系的建立,

落实三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1)“导思教学”、“分层教育”的教法研究;(2)“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3)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资源体系建立。

1、主题理论研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与评价》理论研修。

2)在“导思教学”、“分层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以课型研究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索。

2、实践体验,经验总结:

1)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校本培训计划制定、执行,并集中学习自学研讨、组内公开课展示、研讨。

2)对各学科的教学板块、知识结构及教学设计、题库进行整理、总结,撰写适合本校、本组、本人的有效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的案例或小论文。

3、队伍建设。

1)在区教研员的参与和指导下,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群体作用,积极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规范教学设计、配套三题的做法与要求,稳步推进校本资料库建设,切实地增强研修一体化水平。

2)充分发挥各级学科骨干的示范引领作,带动全体教师专业发展。

3)加强青年教师带教力量,通过校内、校外、资深教师、专家多层次多方式的带教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发展平台。

第三层面:落实课程建设(20183-20192月)

继续坚持三类课程统整,并丰富校本课程,进行学校多元化课程建设,确保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落实。

1、基础型课程——立足课程的三维目标,细化学科学习能力,改变教灌输式教学,以表现性教学为学生表现性学习提供保证与引导。

2、拓展型课程——与学校特色课程相整合,注重生活技能体验型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充分动手、充分实践、操作,即表现,为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提供课程平台。

3、探究型课程——在探究课程学习中,关注学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多元能力,增强学生的“表新”的意识与能力。

(四)优化师资

1、目标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也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最终落实者,学校针对本校教师的具体情况,为以落实“十三五”教师培训的课程申报与实施为目标,逐步整合构建“研修一体化”的培训机制,围绕师德素养、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为创建“新优质学校”提供有力支撑。

2、措施

(1)开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坚持师德第一位,引导教师严守师德底线,认真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完善培训、考评、奖惩、监督机制,激励教师争做“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落实校本培训工作。

进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校本研修课程,帮助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确定各类教学细节。同时,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标准在教学与评价中的地位,在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开展教学与评价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保障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且高质量教育。整个校本,分三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201511月——20167月):帮助教师树立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的意识和观念;使教师掌握必备的准确解读学科课程标准知识和技能;优势教研组、核心教师学会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进行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

第二阶段(20168月——20178月):全面推进开展学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进行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通过实践提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的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20168月——20172月):总结反思,各学科初步形成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积累一定的教学资料。

(3)推进教师职业发展建设。

①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及考评机制,树立努力方向、加强岗位培养。

②充分了解各层面教师需求通过个人职业规划(三年)、职称评定、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和主题展示,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积极促进教师分享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建设。

③着力加强35岁以下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成长提升,促其稳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并逐步提高学校高级教师比例。

六、创建评估

学校将建立《零陵中学创“新优质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新优质学校创建的目标与方案的评价、创建过程的组织与实施的评价、创建效果的评价、新优质学校创建经验的形成与展示等四个评价部分。这四个评价部分作为一级指标,并逐一制定二级指标与评价观察点,通过本校新优质学校创建评价指标形成过程,加深我们对新优质学校创建的认识与工作的要求,对其实施全程的绩效管理和评价。

评估途径采取双渠道评估模式,一方以校长室为主导的评估监督小组,另一方为校外专家、家长等为主导的第三方独立评估小组,同时学校内部也应该校长室主持新优质学校的创建,另行组织校内评估组织进行评估与监督,建立新优质学校创建的校内外绩效评估的联动机制。

七、创建保障

    1、组织管理保障

学校成立区“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由各分管校长分别引领各部门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围绕学校“区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总目标和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及阶段目标,学校制订切实可行的学年(分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并根据时间节点分层面检查阶段目标达成情况。

2、制度及后勤保障

学校在已经的各类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区新优质学校”创建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重新完善制度和政策,要统筹协调各路工作,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给教师和学生创造发展空间;要通过每年对做出工作成效的教职工进行表彰,挖掘潜力,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发挥制度的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以进一步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切实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3、科研保障

将教学、德育与科研、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校本科研项目,建设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能承担科研项目的校本教研队伍,形成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项目群,提升学校教科研教育能力,以适应新优质学校建设的需要。以学校行为推进“新优质学校”创建的统领性实验项目,以学校研究项目为龙头,带动各级子项目,积极申报市级和区级教育科研项目,建立机制,促进学校教师人人参与项目研究,以科研促教改,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校外保障

学校创建“新优质学校”的过程中,着力于优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的联动关系,整合各类资源,把教育的半径从学校延长到家庭、社区及更广泛的范围,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与资源,并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优化家庭家庭教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389号